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就业放在重要位置,无论是中央提出的“六稳”还是“六保”政策,都将“稳就业”“保就业”放在首位,要想提高经济增长率,首先就要带动就业率。 开年之春,全国大学应届毕业生即将面临实习阶段,而实习就是就业的关键阶段。如何理性做好大学生实习就业,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首先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包括地区结构、专业结构等。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形势好,就业渠道也比较畅通,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情况比较糟糕,缺乏人才,又流不住人才。在专业结构上,有的学校设置的专业与当前市场需要的技术不相符合,这是造成专业结构矛盾的主要原因。其次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有的只是在学生大四阶段开设,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全过程。最后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

二、解决对策

第一完善就业市场,调整就业结构。要解决高校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鼓励大学生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地方就业,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高校结合市场需求开设热门专业,对冷门专业及就业前景不好的专业减少设置。政府还应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在宏观上加强人才预测和对专业设置的调整,以及对各类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指导高校的改革,避免高校盲目的专业设置。

第二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学中去,强化学生自学成才的意识,也让学生了解所学领域的发展前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要采用多种形式,如请一些优秀企事业人士做报告,开设模拟招聘活动。

第三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大学生们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