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文共1686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月17日傍晚,话题词“国内首次检测出XBB.1.5”冲上微博热搜第一。2月18日, 话题词“XBB.1.5免疫逃逸能力增强”也冲上了微博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有网友表示,“新一波病毒又要来了吗?”

并非首次检出XBB.1.5

据了解,该话题词的出现的起因,是中国疾控中心2月15日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据通报,2022年12月以来,全国共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4例,其中1例XBB.1.5,为本周期新增变异株病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注意到上一次报告周期(2022年12月1日-2023年1月23日)尚未有XBB.1.5报告,可以确定这一例是在1月底到2月上旬检出。

而事实上,今年1月初,上海在境外输入病例监测中就曾发现XBB.1.5毒株。

1月2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袁政安表示,目前上海所发现的奥密克戎BQ.1和XBB毒株,仅在极少数入境隔离人员中检出,尚未在社会面上造成本土传播。

所以,该话题更严谨的说法,应该是“中国内地首次检测出XBB.1.5本土感染者”。

专家称XBB.1.5短期内

不会大规模传播

据健康时报报道,“我国在前段时间已经有较多人群被感染,形成了一定的群体免疫,所以目前不太可能引起新一波的流行,短期内也没有迹象表明XBB.1.5会在我国引起大规模传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告诉记者。

本土出现XBB.1.5变异株病例是否会在我国引起大规模传播?“XBB.1.5属于XBB的变异毒株,与XBB毒株相比,XBB.1.5的免疫逃逸能力有所增强,意味着其传播力可能会有一些增强。”蔡卫平指出,但是不是说每一个变异毒株的出现都会在一个地区占据绝对的优势,是否能在一个地区引起大规模传播,需要看当地人群的免疫能力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月25日,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我国出入境政策的放开,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感染BQ.1、XBB毒株的本土病例,但是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出现这两种毒株流行的可能性比较小。

“我们国内大部分人是在去年12月份和今年1月份感染的,这次感染之后产生的抗体至少能够保护三四个月以上,大部分人可以保护半年以上,到今年的三四月份,大部分人应该都还在免疫保护期内。”李侗曾指出,目前对于BQ.1和XBB的研究表明,虽然它们的免疫逃逸能力较强,但我们目前感染的BA.5等毒株对于这两种毒株仍然是有一定保护作用的。

是不是“拉肚株”?要囤药吗?

此前,“XBB是否会导致腹泻”、“xbb.1.5较其他毒株更易导致腹泻吗”的话题双双冲上微博热搜,XBB病毒真的是传闻中的“拉肚株”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XBB感染者更容易出现腹泻症状的“传言”,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表示,根据目前国外已经出现XBB流行地区的研究,并没有明显的倾向。XBB的临床表现和之前的毒株没有明显区别。所以我们认为即使二次感染,可能在临床表现方面也没有太大区别。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在此前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介绍,不管是奥密克戎,还是德尔塔或阿尔法、贝塔等早期毒株,都会有人感染后出现肠道症状。原因在于新冠病毒的受体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作为新冠病毒结合细胞的主要受体,它除了在肺部表达外,在肠道和呼吸道黏膜都有感染。但由于个体差异,是否会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临床反应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最近受到关注的XBB.1.5,没有证据提示它比其他毒株更易导致胃肠道症状的增加。大家没必要大量囤药,可适当储存一些必要的药品。

哪些人群需要注意?

目前,两类人群需要尽快接种疫苗,一是这次集中感染潮中既没有进行过序贯疫苗接种又没有被感染所有的人群,特别是其中的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二是儿童,特别刚满3周尚未接种疫苗的儿童。这类人群务必加紧接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专家曾光教授提醒:由于新冠病毒长期存在,即使世卫组织未来有一天会解除新冠疫情紧急状态,也需要同时发布提示,至少要像对待流感那样,将新冠作为全球监测的重点传染病,并指导各国建立常规监测系统,探索建立类似流感那样规范化的年度常规疫苗接种制度。

编辑丨林琴 综合健康时报、环球时报、央视新闻、都市快报等

图片丨央视新闻视频截图、壹图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截图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