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TV(孟昭濡)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曰:“夫物芸芸,各复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充分说明了万物皆有根源,都需要休生养息。这里也体现了生命的重要性。然而,现在的人却大多只重视自己的存在和自我生命的保护,却忽略了周边其他生命的存在,更有甚者为了一己私利去破坏别的生命。

世居在云南省西南部的布朗族人把保护古茶树看得和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他们不愿意离开家乡,不愿意离开古茶树。他们世世代代守护着古茶树,守护着自己的家园。

据了解,云南是中国古茶树资源保存面积最大、保存数量最多、类型最齐全的地方,云南省11个州(市)、61个县(市、区)有古茶树分布。古茶树是中国作为“茶之故乡”的特征植物,古茶树资源是国家重要资源,也是国家茶产业种源基础和保障。

2022年,云南省人大制定颁布了《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并于2023年3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首部关于古茶树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也标志着云南古茶树资源保护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其实,在《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颁布前,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社会团体都为古茶树的保护与开发而努力。比如,早在2008年,民间有识之士岩罕先生为了更好的保护家乡的古茶树,还给古茶树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自己掏腰包为村民建设新农村,将他们整村28户人家,从有古茶树的地方迁了出来,随后他又组织布朗山茶农一起投入到对古茶树的保护工作中来,2018年还牵头组建成立了“西双版纳州古茶树保护与开发协会”。

协会成立后,在会长岩罕的带领下,团结以布朗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为主体的会员单位,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致力古茶树的保护与开发,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也得到了当地政府与社会的认可,特别是广大茶农的拥护。

笔者在“章朗村布朗族博物馆”与岩罕会长、章朗老支书岩应动,高老师品茶对话

近日,笔者亲赴西双版纳调研古茶树现状,并与西双版纳州古茶树保护与开发协会会长岩罕展开对话,以下是访谈实录:

岩罕会长,请您做一下自我介绍。

各位茶友大家好,我是岩罕,布朗族人。现任西双版纳古茶树保护与开发协会会长,同时也担任澜湄六国边境文化体育交流协调组组长、泰国青年商会驻中国办事处主任、西双版纳布朗族发展研究会副会长、西双版纳傣族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狮子联会云南代表处景泰服务队队长等职务。我从小就是在布朗山的古茶树下长大,11岁赴缅甸、泰国入寺修行,师从多位高僧,从沙弥一路晋升到佛爷。学习了巴利文、泰文和东南亚多国文化,熟练掌握了泰、缅、老、柬等多国语言,20岁还俗成回国,长期从事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研究与古茶树保护与开发工作。

给大家介绍一下西双版纳古茶树资源分布情况。
西双版纳以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西双版纳茶树以大叶种茶为主的茶树。西双版纳州是世界茶树园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也是中国古老的茶区之一,拥有澜沧江内古六大茶山即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易武)、攸乐(基诺),以及江外的新六大茶山: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
据我们的调查统计,全州境内现存古茶树面积约13万亩,其中连片、集中、百年以上的茶园有82234亩,分布于两县一市的19个乡镇,100个村寨之中。其中,勐海县古茶园面积最大,约有46216亩;勐腊县古茶园面积约27793亩;景洪市古茶园面积较少,约有8225亩。

您是布朗族人,据说布朗族人把茶树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请介绍一下布朗族的历史文化和习俗生活中哪些与茶有关。

布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其文化传承自然离不开茶文化,根据佛经的记载:在大约2000年前的古时候,我们布朗族的祖先居住的山寨遭受到瘟疫病的袭击,人们患病后使用普通药物治疗没有效果,严重的危及山民的生命安全,在没有药物可治的情况下,有病重的人喝了从茶树流淌下来的水后起死回生,因此患病的山民们都去采集此水喝后疫病迅速消除,从此以后,布朗族人们把茶叶作为养生保健和预防治疗疾病的常用方式,也是从那个时候起布朗族山民们在布朗族领袖的带领下移植种植茶树,所以保护茶树成了布朗族的民族法定习俗,直至今天布朗族人们仍然是把茶叶作为生活中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不可缺少的融入日常生活中主要功效食品。

布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虽然我们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是有自己的语方,我们的语言叫布朗语,布朗族独特的语方也形成了极为丰富的口头文化。我们的民族语言、服饰、歌舞、风俗习性至今都保留着鲜明的特征。

布朗族的节日与农业生产和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西双版纳、澜沧、双江等地区的布朗族受傣族的影响,信仰小乘佛教,宗教节日尤其繁多,如“考瓦沙”(关门节)、“奥瓦沙”(开门节)、桑堪比迈(新年)、尝新节和以“赕”为中心的各种节日活动。在众多节日中,“桑堪比迈”最为隆重。
要说制茶、饮茶的历史,那肯定我们是最古老的,上千年的种茶史,让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制茶经验。就连布朗族的妇女个个都是制茶能手,过去到了春茶的时候,她们将采回的嫩叶放进锅里炒干,趁热装入带盖的竹筒,放在火塘边烘烤,待竹筒的表皮烤成焦状时,喷香可口的竹筒茶就制成了。将茶叶放入特别的茶罐中,放在火塘边烘烤,扑鼻的香气冒出时注入滚烫的开水,浓郁香醇的烤茶就制成了,这是布朗族人待客的上品。现在因为时代的发展,制茶的方法和茶的种类也更丰富了。不管什么时候,您若到了布朗人家做客,热情好客的布朗人肯定会带着微笑为您端上一杯浓郁香醇的茶水。客来敬茶是布朗族的传统礼仪。
除了饮用外,我们还保留以茶入药、以茶入食的古老食俗,茶在布朗族的生活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何要坚持保护古茶树?

这个问题问得好!
“万物皆有灵,草木亦有心。”所有的生命都是大自然的恩赐。我们与其说在保护古茶树,不如说我们在保护山,保护水,保护森林,保护一切有灵的生命体。
我们布朗族人居住在茶山上,世世代代以养护茶树和卖茶为生,茶树和茶叶就成了布朗族山民的不可缺少灵魂伴侣,“山有山神,地有土神,树有树神,茶有茶神……”云南的古茶树是延续几千年的生命载体。”甚至是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生命都以树木为家,那些看不到的灵魂都藏于树中,如果把树砍了或者是树死了,那些灵魂就会无家可归。
特别是我们的古茶树,它在布朗族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人们把茶视为圣物珍品,茶是我们的生命“源泉”,它是我们的神,我们不但要使用,更要保护好,把它留给子子孙孙。
我们在采摘春茶前,都要祭献“茶祖”,“茶王”和“茶后”,对它顶礼膜拜。我认为茶被神圣化,对茶树茶种的保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古老的茶山中,宗教禁忌避免了很多人为破坏茶树茶林的因素。保护好茶树,等于是保护好了我们的生命。
古茶树保护与开发协会成立以来,都做了哪些有效工作?

西双版纳州古茶树保护与开发协会成立于2018年8月5日,是由我州部分专家、茶叶种植户自愿结成的地方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致力古茶树的保护与开发,现在在古茶树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得到政府与社会的肯定,特别是受到了广大茶农的拥护。
这几年,协会详细的调查统计了西双版纳地区的古茶树资源情况,了解掌握古茶树的生存状态,聘请专家完成了对古茶树的疾病样本取样检测并给出了对症的治疗方案。
协会还组织了农业部主管茶叶的专家来西双版纳多个茶山考察指导古茶树保护工作,邀请中国科学院专家两次来茶山实地为古茶树做树龄鉴定,为保护古茶树制定方案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建立古茶树村落文化及宣传平台,积极推动山区少数民族村寨古茶树文化的推广与宣传。还有就是经常开展茶文化交流,组织古茶树保护技能培训等活动。
2020年5月至8月,我们分两批把会员单位的58个村寨选送的茶叶样品送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做质量检测。送检产品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等相关指标结果全部合格。除了以上我讲到的以外,协会在其他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未来协会有什么发展计划,您可以透露一下吗?

未来协会除了按照《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相关职能部门监督管理和指导下开展业务,发挥好社会组织的作用,保护好我们的每一棵古茶树。也要聘请和联合国内外相关茶叶、生物、医药研究专家协作,做好古茶树病虫害防治、让现在有病的古茶树起死回生,恢复活力使千年的古茶树生命再延续,使用天然生物技术促进古茶树焕发新的青春,以增加茶叶产量,研究古树茶叶中的对防病治病保健有效成分,做出古树茶叶深加工高科技产品。
我们计划在景洪市内成立“古茶树博物馆”和“茶马驿站”,让更多的游客在不上山的情况下,也能对古茶树和我们上千年的茶文化,民族文化有更全面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