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这些年,人对快乐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以前一些传统的文化,比如京剧,踢毽子,拉二胡,下棋,早起唱歌等等。这些早已经被大家扔在脑后,我们早已经习惯了刷短视频,和喜欢的人聊天,穿越在各种直播间,甚至浏览“刺激”的网站,来寻找和享受这种,短暂,迅速,且连续的快乐。

我相信,如果您身边有一样东西丢了,可以迅速的被发现,那么一定是手机。手机已经完全的占领了大多数人的生活,一会不看,心里总非常的痒痒,总想看看,会不会他(她)给我留言了?会不会有什么好的新闻推送给我?甚至,那谁,和那谁的事情如何了?咱们总是期待着,打开手机,来享受这一段快乐时光。

遗憾的是,现在各种软件,平台,和大数据,已经深深的知道了咱们的兴趣爱好,会给咱们用户做一个“私人订制”给咱们贴上了层层标签,比如,我经常看象棋视频,军事活动,足球乒乓球,那么系统会一直给我推送这些我喜欢的视频,让我不知不觉的在他的软件里度过一些“快乐时光”。这样,我就和这个软件完全的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我“有粘性”了。

更加不幸的是,现在大家都非常喜欢短视频,不再喜欢稍微长一点的视频了。甚至一个视频,我们看了不足3秒,不能吸引我们,我们就会划走。也就是说这3秒钟,没有给我们提供快乐。我,不耐烦了。

包括我这篇文章,不断的分段。来帮助大家更容易阅读。试想一下,我把这些文字都堆成一段,那您还有心思看完我这篇文章吗?这就是现在人的“急躁”“不耐烦”。那是什么导致的我们这种情况呢?

早些时候有一个小实验,是把两个小白鼠,分别放在两个箱子内,其中一个小白鼠的接上了电极,这种电极可以刺激小白鼠分泌多巴胺(给大脑产生快乐的激素),但是需要去踩一个按钮。实验发现,有电极的小白鼠会不间歇的去按那个按钮,开始5分钟按一次,后来越来越频繁,甚至,都不去吃饭,喝水,仿佛按按钮变成了它唯一的事情。但另外一只老鼠,被关在封闭的空间里,每天什么事情也没有,不愿意出窝,连吃饭喝水都懒得出去。

虽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是咱们何尝不是被接上“电极”的老鼠呢?咱们人体,是一个奇妙并且复杂的综合体,当感觉到冷了,人会打哆嗦,通过运动来制造热量,保持体温。当感觉到热了,人会出汗。换句话说,如果有一个人可以无条件地爱你,那么只有你的身体。他会无时不刻的疼爱你,比如经常用的地方会起“老茧”经常喝酒的人,酒量就会被“练”出来,经常锻炼身体的人肌肉就会发达。

但是可悲的是通过咱们不停的刷短视频,大脑不断的分泌多巴胺,使咱们的身体适应了这种必须长时间分泌多巴胺的感觉。做其他的事情,就会显得“不耐烦”“急躁”“犯懒”“不爱学习”。正是因为如此,一些古老的传统节目,京剧,下棋,已经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接触了,我认为这种现象是不可逆的。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随着人工智能的深入,棋类运动早已经被各种“软件”占领,某种形式下唯一的“正着”不是各种大师商量切磋出来的结果,而是“软件”几秒钟算出来的。大家的“老师”已经是“软件”了,这无疑对棋类运动又是沉重的一击。这并没有结束

我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所有的棋类运动,都会被人工智能“算尽”也就是说,棋类运动只有唯一的“正着”。到时候,谁还会有人去关心棋类运动呢?

之所以现在大街小巷,还有人在下象棋,并且多数都是年龄较大的人,是因为好多老人不愿意去接触这些“科技”产品,或者是由于眼花,或者什么原因。他们的生活本身就是平平淡淡,和大家一起聊聊天,下下棋。年轻人则不同,接受新产品的能力快,好多小孩没接触过书本,就先接触了平板电脑。甚至有的婴儿,第一次接触一本杂志,还用手去划,想让杂志翻页。这种让人长期处于高多巴胺分泌的时代以后可能更趋向于低龄化,小孩以后接触象棋的人会越来越少。

故此小编断言,中国象棋,已经走向了一条不归路,随着历史的战车前进,可能不仅仅是中国象棋损毁在车轮下,或许会有更多!想到这里,我真的由衷地感谢可以关注我,看我象棋视频的人。小编在此有礼了(抱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