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ART1 事件概述

近日,就读于陕西咸阳乾县黉学门中学的一名初三学生,入学报名时遭到校方“劝退”,原因是该生学习成绩差,校方建议其去上职高。

据悉,该校还有其他初三学生也因成绩差,被老师以“未完成寒假作业”为由不让报名,更有家长已在老师的建议下给孩子报名就读了职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校方表示:这是一种“双赢”选择,因为孩子成绩几乎很难考上高中。

对此,网络舆论呈现两极分化,一种认为学校做法已经不是“劝退”,而是“逼退”,这是对普职分流的扭曲,学生参加中考的权利不应该被剥夺,另一种则认为学校的做法没错,学不会对学生来说很痛苦,职专也是一条出路,学会一门手艺也不错,毕竟现在社会上紧缺技术型人才。

虽然校方在回应中表示不会强行剥夺学生参加中考的权利,但“双赢”的说法,还是让舆论联系到“学校为升学率不择手段”的讨论中。

对此,乾县教育局工作人员称“此事正在处理,尚无结果,如有消息将进行公布。”

PART2 事件传播数据

纵数横谈舆情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8日,本次事件全网相关信息有5300条,微博为主要发声渠道,有3328条,占比62.8%,其次是客户端,有1082条,占比13.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平台分布 来源:纵数横谈舆情服务中心

事件信息量在17日上午9时达到最高峰后快速滑落,热议时间持续了4小时,目前已基本平息,其中,17日9时前后,众多微博大V如:@阿贵时评、@咸阳资讯、@看见陕西等介入播报此事,引发微博渠道广泛转载,导致舆情声量被显著推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信息走势 来源:纵数横谈舆情服务中心

此事引发的全网互动总量达到93.19万次,覆盖网民数量预估9.05亿,舆论情绪偏负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事件影响力 来源:纵数横谈舆情服务中心

过分、严重违法成为核心词,显示出舆论对义务教育被变相剥夺属于违法行为的深刻认识,无德、良心、好处费体现出大众对该校老师此种“劝退”行为的抨击,甚至认为背后或与职高学校之间存在利益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高频词云 来源:纵数横谈舆情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