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网友转述,2月18日,合肥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总支委员,安徽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陈宏友,在安徽省庐江中学进行的感恩主题演讲中,突然被一名学生抢夺话筒。据沭阳融媒发布的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学生抢过话筒之后,慷慨激昂地说道“他眼里只有钱,学习就是为了钱,崇洋媚外。努力学习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视频中,陈宏友教授显得惊慌失措,一直试图要回话筒,但学生情绪激动,拒不归还。而听演讲的人群发出热烈的掌声,还有人说“这人厉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不知道陈教授在演讲的时候,究竟讲了些什么,但从学生的反应以及听演讲人们的掌声,大致可以推断,该教授应该是讲了一些与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的话。据介绍,该教授的主要内容是“读书就是为了金钱,不要想什么理想,因为金钱就是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后面有网友介绍,由于陈宏友之前准备的PPT无法打开,于是,在修复的过程中,他开始一场放飞自我的即兴演讲,其中有“读书是为了与外国人的优良基因结合,生育孩子后,能够产生更强的基因”。于是,一个男生立刻愤怒地冲上讲台,夺下了这位知名教授的话筒,并且高喊“我们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引得台下学生激烈鼓掌欢呼。也及时终止了这位教授在台上散播有毒言论,一场感恩主题演讲因此尴尬收场。

那么,这一突发事件,反映了一些什么问题呢?我们该怎样看待这样的问题呢?我们又该怎么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呢?

第一,从组织者的角度,要对专家的演讲内容进行审核,避免不当言论进入校园

近些年来,已经发生过多起所谓演讲嘉宾言论引发争议的事件了,比较有名的是北师大知名文化传播学者于丹被学生赶下讲台,韩国某知名教授在川师大做线上演讲的时候,称“中秋属于韩国”等。这些极端事件的背后,其实都有组织不力的因素。

个人认为,作为主办方或者组织方,对于受邀的演讲嘉宾,要提前做足功课,比如了解该演讲嘉宾的学术观点,了解或者查看演讲的主要内容,在充分保证专家学术自主权的同时,要更充分保障演讲不脱离法律轨道,不背离公序良俗,不影响听演讲者特别是未成年学生的三观形成。

而在组织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有不当的言行,要及时止损:轻则当场提醒,重则关闭话筒,停止演讲,避免“谬种流传”。

可以说,如果这些工作做到了前面,而演讲者随意更改并肆意发挥,那么,责任就应该全部由其承担(当然,不论是否提前约定,主要责任都是演讲者的)。

第二,从演讲者的角度,要严肃自己的三观,不能将不良的价值导向传递给学生

演讲者具有不同的学术背景,又对时间不一样的看法,甚至有不同的认知前提,这是可以理解的,否则,又何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呢?

但作为演讲者,必须充分关注演讲对象的特点,特别是在面对未成年学生的时候,更要特别关注演讲内容对他们三观的影响,所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所染》。

我们暂时还只能通过第三方的转述了解陈宏友的说法,不知道他是否说出了那些简直不容于我的三观的话。可以说,如果网友的转述属实,那么,“读书就是为了金钱”“就是为了和外国人的优良基因结合,生育孩子后,就能够产生更强的基因”这样的观点,已经完全背离了《高等学校教师师德规范》中的“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规定,违反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的第三条“传播优秀文化。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不得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

我想,等待他的,恐怕将会是学校的严惩:轻则降低岗位等级,重则吊销教师资格证。这样的例子,其实已经不少见了。

第三,从听演讲者的角度,要有理、有礼、有节地反驳,用最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作为教育人,我鼓励学生在面对一些严重背离公序良俗和人们普遍认知的言论时,积极主动地予以反驳。但同时,我也希望,我们的反驳,是有理、有礼、有节的。在这一件事情上(前提是陈宏友教授的言论确实如网络传言),学生的反驳,完全是合理的!在这一点上,必须为学生树无数根大拇指,点赞!

但是否有礼、有节呢?

个人以为,最“有礼”“有节”的方式,是举手要求发言,或传纸条给主持的老师要求发言。当然,高中学生,总体上还属于未成年人,还属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阶段,我们没有理由要求他们,像我们这些有一定年纪和社会阅历的人一样,老成持重地处理问题。

当然,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有礼”“有节”的方式会被演讲者护着主持人忽视,也就不会引发人们的关注,所以,总体来说,这名学生的做法,虽不是无可挑剔,但却基本属于有理、有礼、有节。

总之,现在的一些所谓专家,其三观已经碎了一地,有个别人借助自己的影响和所谓的话语权,传播一些三观不正的思想,谬种流传,误导后人,如果是有意而为之,简直是其心可诛。即便是无意而为之,也当依法依规受到相应的惩戒,以免危害更多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