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北京刚涮了个羊尾油的洋芋先生和我吵了一架,为什么?因为“一号文件”。

我们谈到了一些关于“一号文件”的现实问题,洋芋先生嚼着他的羊尾油,满嘴留油,我喝着我的清茶,有点苦口,显而易见,我们争论的姿态是有所不同的。

中央的“一号文件”已经成了重视“三农”问题的专有名词,从历史来看,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的“一号文件”均是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2004年至2023年的“一号文件”,又是连续二十年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

这样的重视,无论文件出台的环境初衷如何,不同的群体总会有不同的视角,这也是我和洋芋争论的焦点。

一者是看到“三农”领域的利益分配,二者是看到“三农”问题的残酷现实。

首先,“三农”一定不是生意,“一号文件”的出台大概率是由一家牵头,多家协同,然后糅合,汇总,审定,下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性的去看,“一号文件”的初衷一定是向好的,但在出台的过程中,协同的各家会不会是对照问题,只思量自身的利益举措,而忽略落地的利民实效。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问题和现实摆在那里,相关的协同部门必须针对问题拿出举措,不好办了,那就拿几条能够规避自身责任风险的举措,高且大上,听着宏亮,还鼓舞民心,至于实际执行,纸面上的事情最终落回到纸面上就好了。

这是我感性的“误读”,不一定正确,但可以大致解释为什么“一号文件”如此的重视了这么多年“三农”问题,而且历年来的字里行间几乎是没有任何方向性的错误,但“三农”问题的现实却是越来越残酷。

“三农”不是生意,更不是蛋糕,是国家的基石,容不得有半点“歪心思”。

当下可见的比如“毁田兴产”,搞度假村、搞旅游、搞各种类别的“三产”,搞各种增收的“副业”,公开的口号都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我对这种现象一直持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这叫不务正业。

当然,今天的农业应该是现代化多元的,这里的“不务正业”要相对理解,不能绝对。

农村是环境,农业是耕种,农民是主体,这是我认为的“三农”,所有诱使农民脱离耕种本身的现象都是不务正业。

说到这里,肯定会有一大批人持反对意见,我能想到也能理解,他们的反对意见无外乎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不是他们的错。

应当反思的是,“三农”的现实环境为什么不美好?为什么要脱离“三农”的本身去追求美好?

这是极其悲哀的一件事,我们的发展利用了“三农”,却没有在实质上为“三农”反哺发展的成果。

如果一个乡村,村居环境优美,耕种现代有序,收入富足宽裕,民生保障到位,乡风淳厚文明,那么为什么不种地?为什么还要远走他乡?为什么要脱离耕种本身?

有一个观点,不知道正确不正确,乡村振兴的根本是要靠国家让利,公益反哺为主,而不是靠各方资本的产业输入,带动振兴。

资本的输入必然会有输出,而资本输入的目的一定是为了大于输入的输出,这样的带动振兴结果,必然是进一步的掏空乡村,无益于它的长久振兴与发展。

今天乡村振兴的痛点在哪里,几乎所有想进入的力量都把乡村振兴项目化,其本质都是想如何从乡村振兴的蛋糕里分割利益。

“三农”的社会地位从历史的过去到今天,从来都处在一个被动的位置,如果任由各方力量以资本的形态去“博弈三农”,那导致的结果只有两个,一个是“三农”的基础被掏空,一个是国家对“三农”的利好被套空,因为“三农”自己根本就没有话语权。

过去很多年,我们的经济一路高速发展,但实质上国内的财富分配是向资本倾斜的,今天的问题已经凸显的很明晰,企业在为银行打工,越来越多的普罗大众在为房贷打工,贫富的差距日益加大,阶层的固化也深刻明显,发行了那么多的钱不知所向,而实质中坚的技术、支柱型产业却如“井底之蛙”,民智、民力在被不断的收割,满社会呈现出的都是一种疲态。

这是一种“空心”的表象繁荣,社会创造的实质被掏空了,人人都在逐利,挖空心思挣钱,少了实质的创造,因为创造和生产的过程并不挣钱,这和“三农”的耕种一样,耕种的实质也不挣钱,可恰恰工业的创造和农业的丰饶才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所在,如果这种“空心”完全印证到“三农”领域,那么,国将危矣。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也别跟我提“18亿亩耕地红线”,我以为,国和家的道理是一样的,家和人的道理也是一样的,肚里有粮,心里不慌,肚里的粮可以不值钱,但如果没粮,你就算空有千金,照样也得饿死。

有一个可悲的现象是,我们没有人怎么考虑将一定的社会财富稳定的让利于“三农”,让他只是务好农,种好地,尽好自己的那份力就可以平等的享受社会发展成果,而是不停的催促着,思谋着如何让他的耕种“有利可图”。

这边栽苹果,那边种柑橘,挖空心思的让他从地里刨“收益”,你细细想,这些所谓的“助农致富”的举措真的有益于耕种本身吗?当“三农”的耕地也变成资本链条上的心思和生意,那耕种本身的意义也就改变了,农民本身的属性也就改变了,耕地的作用也不再是为了肚里有粮,而是为了逐利,有利可图就种地,无利可图就荒废。

农业本该是国家稳定的基石,把本该需要社会反哺的农业商业化,让农业也踩着资本的脚后跟去逐利,那谁还种地,还怎么种地?

乡村振兴不是一些人口里的产业和生意,是需要大量持续的公益反哺和投入,如若不然,人都留不住,你还谈什么乡村振兴。

凡是关乎国家根本的事务,比如民生领域的教育、医疗和住房,比如强国的工业,富国的农业,都不应绝对的放置和依赖于资本,否则,掏空是早晚的事,你细想对不对。

来源:公众号/招文袋 作者/龙只

本文由招文袋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