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是个传奇皇帝,他经历过人间疾苦,清楚最底层的生活状态。所以即使是当了皇帝,还是勤俭节约,凡事亲力亲为。

有一次朱元璋为一个官职,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到合适的人选。这一日朱元璋微服出宫,不料途中遇到大雨,情急之下躲进一家农户避雨。

闲聊之际,朱元璋听到对方名叫“董茂”后,突然龙颜大悦,直接封他为官,而且世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名字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为什么能直接帮朱元璋解决了选官的难题,还让他高兴到直接为农夫封官、还承诺可世袭?历史上真的有人因为一个好名字,就能轻松登上人生巅峰吗?

01 朱元璋修建明孝陵

01 朱元璋修建明孝陵

纵观中国历史,无论哪个朝代,皇家对陵寝的建造都非常重视,而且极其讲究。我们从临潼秦始皇陵、陕西汉唐陵、河南宋陵、南京明孝陵、清代关外三陵……就能窥见一二。

为什么古代皇家如此重视陵寝的建造?

原因大概有三:

首先,是传统。古人信仰祖先、鬼神,认为人死只是肉体的死亡,灵魂依然存在,并且死者会继续在另一世界生活,还会庇佑整个家族。

其次,是私心。皇帝作为权利的绝对掌控者,当然想死后在那个未知的世界里,依然享有权利、财富、地位,能够继续享受富贵的生活,而陵寝是他们在那个世界的住处,理应好好修建。

最后,是风水。风水文化认为,祖墓地址的风水会影响后人的命运,而一国之君陵墓的风水,则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命运,所以无论于公于私,看起来都有好好建造的必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又为何在活着的时候就开始修建呢?因为古代人平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而皇家陵寝又工程巨大,从选址到规模,从结构到精细程度,都是叹为观止的。

这么巨大的工作量,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皇帝继位的第二年时,就开始修建了。

明太祖朱元璋,是个传奇的皇帝。他出身贫贱,为了生活,当过和尚做过乞丐,深知民间疾苦物力维艰,最终费尽千辛万苦,经历生死磨难,才走到了权利的巅峰,掌握了皇权。

他自然比所有人都知道权利的好处,也更想让他的皇权永固,更想让子孙守好那江山。那么具有庇佑子孙功能的陵寝,朱元璋自然是极其上心的。

朱元璋一生非常节俭,当了皇帝后,早餐也只有蔬菜,外加一盘豆腐;他的衣服都是洗了又洗、补了又补。但他对陵寝的建造却一点也不含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调用了10万人,用了整整25年时间,花费巨资,在南京城外的紫金山,修建了至今都保存完好的——明孝陵。为我们今天研究陵寝文化和旅游事业也做出了一定贡献。

02 雨中邂逅“孝陵卫”的“司马”

02 雨中邂逅“孝陵卫”的“司马”

孝陵卫,顾名思义就是守护孝陵的卫兵。有部队就得有马,那么除了训练有素的卫兵,还得有人喂马,司马就是喂马的一个官。

朱元璋真的是心思缜密,所有的事情都亲力亲为。不但把陵寝建造的无比坚固,还亲自挑选、训练了一批5600名精锐御林军,为他死后保卫孝陵,这支保卫队的名字就是——孝陵卫。

不仅如此,就连孝陵保卫队中一个小小的喂马的官员,他都再三斟酌,举棋不定,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日,朱元璋微服出宫,视察民情。他们一众行人,正走在乡间小路上,突然,瓢泼大雨降了下来,这毫无征兆的大雨使他们无处躲藏。透过密密的雨线,隐隐能看到不远处有一家农舍,他们也顾不得其他,赶紧朝着农舍的方向走去。

这突如其来的大雨,也搞得这家人措手不及,农夫正手忙脚乱的,把院子里的东西往房间里拿,一抬头看见门口屋檐下有人避雨。这家人,此时还不知道,一个改变他家族命运的机会正在靠近他。

也不知道是古人善良,还是这家人善良,看到有人在自家门口避雨,农夫赶紧把来人请进了家里,热情招待。

皇帝朱元璋心里暗想,刚好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更深入地了解一下民情,就和农夫聊起了家常生活,气氛很融洽,还不时夹杂一些笑声。

不知不觉,雨渐渐停了,皇帝朱元璋准备起身告辞,问道:“您叫什么名字?”农夫回答:“董茂。”话音刚落,只见朱元璋喜上眉梢,龙颜大悦,这一定是天意,是老天派了个人来给他当“司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拆开来就是“草、千、里”,茂,就是“茂盛”,合起来不就是“有草千里,很茂盛!”这寓意简直太好了,孝陵卫的马,有这茂盛的千里草来养,太合适不过了。朱元璋当即便封董茂为孝陵卫司马。

人这好运来时,挡也挡不住!董茂,因一个好名字,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由农夫变成了官员,而且直接在皇帝身边工作,开始享受国家级待遇。

03 “司马”一职世袭

03 “司马”一职世袭

这真是天大的恩赐,农夫一家人从来都没敢想过,竟有这样的好运砸向自己。虽然只是个养马的小官,但是打狗还得看主人呢,这可是在皇上身边干事,养的可是御马,官职不高却也显赫。

等等,好运还没有结束。不仅仅如此,皇帝又加上了两条,一、官职世袭,不得更换。二、往后董家房子的修缮都由朝廷来拨款。皇上这是什么神仙操作咱也看不懂。

只是这对于一辈子处在社会底层的董茂来说,简直就是锦鲤上身,运气好到没办法形容。这些就不单单是一个人的幸运了,而是整个家族都蒙受大恩。

董家这轻轻一跃,就跳跃了好几个阶层,从此脱离贫困,衣食无忧。而董茂一家,也没有辜负明太祖朱元璋的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398年6月,71岁的朱元璋病逝,撇下了他的王朝,与大脚马皇后合葬于明孝陵。在朱元璋病逝一个月后,他生前亲自挑选、训练的这支亲信部队——孝陵卫前往孝陵,正式驻扎于此,开始工作,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离开过。

锦衣卫、府军卫、羽林左保卫、羽林右卫……这些大家应该都听过,这些都是明朝的部队。尤其锦衣卫,这支皇上亲信兼私人保镖的部队,官兵个个武功高强、飞檐走壁,全方位的保护着皇上的人身安全。

朱元璋活着的时候有锦衣卫,死后有孝陵卫。

孝陵卫一共有5600名官兵,这些官兵都是经过严格挑选而来的,但是朱元璋还是不放心。精中选精,又从中精选500精兵。这500精兵不但选拔条件苛刻,而且用的是我们现在的考核制度——末尾淘汰制。

据说,朱元璋是按照锦衣卫的标准来训练孝陵卫的,甚至他们也有锦衣卫的飞鱼服、绣春刀,在战斗中厮杀如风,神鬼莫测。

为了确保安全,这些官兵也和司马“董茂”一样,是世袭制。

由此可见,这支守灵的部队实力有多强。也可以看见,朱元璋对自己的保护真的是非常严密,滴水不漏。也正是有朱元璋这样的用心,明孝陵才能到现在都保存得如此完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孝陵卫”是一个地名,就是明孝陵的那一片区域。南京当地前些年,还有一句顺口溜“出了中山门,就是乡下人;到了孝陵卫,还是旧社会。”六百年后的今天,当地人还是如此评价这个地方,可见当初孝陵卫驻扎时期,以及驻扎守护的整个期间,那一片区域是多么的偏僻荒凉……

野兽出没、战争频发,朝代跌宕,明孝陵曾多次受到重创。我们不知道,在那些风高月黑的夜晚、在那些血雨腥风的战争中,孝陵卫经历了多少次生死搏斗,只知道,他们一直就那样忠诚得、坚定得守护着那片陵墓,从未离开过。

董茂一脉子孙,跟随着孝陵卫,坚守岗位,毫不退缩。一共在明孝陵守护了167年,直至明朝灭亡。董家这也算是恪尽职守,终不负朱元璋的赏识与恩德。

话说回来,董茂真的只是凭借一个好名字,就给自己和子孙争取到了官职吗?其实不尽然。董茂的名字,瞬间引起皇帝注意是不假,但朱元璋是谁啊,他经历复杂且谨小慎微,怎会因一个名字就草率决定,关乎自己的重大事件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觉得更多的是因为,因避雨短暂的接触和交流,朱元璋以自己独到的眼光,看到了董茂身上的品质,热情却不失礼节,贫穷却不失希望,吃尽苦头却不抱怨,还有勤劳且坚韧的生活态度。这样的人是值得托付的,是一定能够坚守的。

话说回来,能有一个好名字固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自身品质的培养。不然,再怎么好的名字,也撑不起萎靡的精神,撑不起空洞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