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5日,由诺兴优创与飞朔生物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学术交流系列会议——《胃癌分子机制与临床诊疗》专题于西安圆满完成。此次国际科研创新研讨会上,多位与会的胃癌领域专家共同表示,要加强医学基础与临床不同角度的经验交流与知识分享,为提升临床诊疗水平、造福人类健康贡献科学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国际科研创新研讨会,围绕“胃癌治疗相关热点与难点”展开,邀请了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省肿瘤医院、西安高新医院、西安大兴医院(排名不分先后)肿瘤内科、肿瘤外科、普外科、消化科等多个医院多个科室的主任专家现场参会,并邀请了来自印度加尔各答制药技术研究所药学系Firdous教授与马来西亚登嘉楼州大学理科学院Razali教授视频参会,两位学者作为“一带一路”国家的特邀嘉宾,站在不同的基础研究角度进行了学术分享和讨论,为胃癌的“基础-临床”研究融合提供了新思路,为推进医学领域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疗技术体系的进步,需要企业的参与和组织,发挥资源与平台优势,更需要海内外团队间的协作和交流,发挥人才与技术优势,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提高认识,真正意义上提升诊疗水平……”本次会议主席,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主任-常东民教授建议,要进一步深化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研究、临床诊疗技术发展等领域的科研合作,共同为消化道肿瘤检测与治疗建立完整、稳定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术交流是医学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彼此间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互动,才能更好的促进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自2013年,我国首次提出“一带一路”概念,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与发展中国家进行全方位、多维度合作已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方针,跨国界的科研合作也成为发展的重点。

2021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版发布。其中,加强基础研究、促进国际科学技术合作成为重点修订内容。其中“国家鼓励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社会团体、企业和科学技术人员等各类创新主体开展国际科学技术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通过多种途径建设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提供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服务”等内容表明,深化国际科研合作,搭建交流分享平台,共同推动医学基础与理论研究、检测与诊断技术更新等领域的合作,是未来我国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科研技术人员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发展举措下,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的重要内容,诺兴优创以“助力科技兴国,造福人类健康”为企业使命,在长期国际科技合作业务发展体系资源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完整的诺兴国际交流平台,旨在推动海外高校研究团队基础研究与国内医疗卫生体系间的优势与资源互动,共同促进“一带一路”国家科学技术交流,并进一步推动双方在医学领域上的科技合作与技术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