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气息已越来越近,在苏州不少公园湿地内,一批又一批的“天外来客”陆续光临,冬候鸟和春季过境鸟类,陆陆续续飞离苏州。

日前,苏州湿地自然学校鸟类调查员王任翔、吴晓丹在阳澄东湖湿地公园做鸟类监测时,记录到全球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数量多达10只,在阳澄湖畔“整装待发”,为回北方繁殖做好准备。

干枯的芦苇荡里,10只青头潜鸭正悠闲地觅食、休息,看起来十分惬意。

王任翔说,青头潜鸭属于雁形目——鸭科,成年青头潜鸭体长约45cm,擅长潜水捕食,虽曾是我国东部地区常见候鸟之一,但1980年以来,由于栖息地丧失、非法捕猎、人为干扰等原因,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濒临灭绝,“2012年,青头潜鸭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定为极危物种,其种群数量全球不足1000只成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头潜鸭,为何会出现在苏州?

苏州虽然不是青头潜鸭的主要越冬地,但苏州众多生态良好的湿地也成为了部分青头潜鸭的越冬家园,阳澄东湖湿地公园曾于2021年冬记录到2只青头潜鸭,此次又记录到10只,说明了生态日趋向好的湿地对越冬鸟类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阳澄东湖湿地公园生态保护的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苏州围绕长江大保护、长三角一体化、太湖生态保护等战略布局,积极推动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72.4%。苏州正逐年完善鸟类监测网络,已在全市布设100个监测区,每年开展高频度调查,不断摸清“生态家底”,夯实“数据基座”,旨在为苏州湿地健康状况评价和保护修复提供科学的依据,助力苏州创建国际湿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