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不少城市开始推行以普通门诊统筹、家庭共济和个人账户改革为主的职工医保新政。

出人意料的是,这次的医保改革并不算顺利,有不少参保职工反对这次医保改革,甚至有地方出现了退休老人集体跑去维权的乱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毋庸置疑的是,医保改革的出发点是好的。这次推行的医保改革,既有利于医保基金收支平衡,长期平稳的运作;也能进一步提高参保职工本人的医疗保险待遇,享受更多的权益。这么看来,医保改革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为什么受益更多的参保人反而不乐意了?更需要门诊统筹共济的退休老年人意见最大呢?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现实。我总结了一下,这次医保改革不得人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个人账户计入方式调整,改革后划入医保账户的金额大幅缩水。

个人账户划入金额对半减少,对于医保卡使用频次高,对个人账户金额依赖度高,且以定点药店零买药品居多的参保人员来说,痛感最为明显,这个群体的人大部分都是反对这次医保改革的。

减少个人账户划入金额,将减少部分纳入统筹基金,建立起普通门诊统筹,这是一次权益置换。这种从参保人手中剥离部分现金而建立起的普通门诊统筹,是一次再分配方式的改变,这个改变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牺牲了参保人的一部分个人利益。这种直观的损失和牺牲感,是参保群众所不能接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汉市医保新政

第二点、普通门诊统筹,有些许问题亟需解决。

建立普通门诊统筹,从长远来看,对于医保基金的运作和参保人的医保待遇来说,都是有好处的。这点明眼人都是能理解的,但是大家为什么就是不得民心呢?这只能说明这项改革现阶段能带给大家的幸福感是有限的。

对于门诊统筹需求最高的群体是那些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和特殊性疾病的患者。而对于这些人来说,慢性疾病和特殊性疾病门诊统筹早已建立。对于大多数参保职工而言,普通门诊统筹并非不可或缺。

现阶段而言,大家都形成了这样的一种思维习惯,医院是非必要不去的。这倒不是说大家讳疾病医,而是能在医院门诊解决的病,自己在药店买点药也能解决;相反自己买点药无法解决的病,去医院门诊大概率也是无法解决的,需要靠住院治疗才能解决。何况普通门诊还有着报销起付线这个设置,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门槛费”。

门诊统筹的起付线,看着不高,想要达到每年5、600元这个起付线,不多跑几趟医院积累,是达不到报销起付标准的。如果将这个年度积累的起付线精细化分一下,切割到月或者季度。这样一来,报销上限额度不变,起付线年度标准不变,每次达到起付线就更容易了,是不是更能提高去医院普通门诊就医的积极性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者就是,跑去医院看门诊,解决小病小痛对于普通人,尤其是对于退休老人来说,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

去社区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去看门诊吧,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是有限的,大家难免生出这样那样的担心。去大医院看门诊吧,从挂号,就医,诊断,拿药等环节设置的过于繁杂,琳琅满目的自助机器和不同楼层,不同窗口的穿梭、排队,都让人犯难。

何况,现在的医院都是高度商业化的,都有着创收,增加盈利的目的,从上到下的医护人员都背着kpi指标。这种背景下,过度医疗和重复检查,开具医保药品目录之外或者个人自付费用更多的药品等现象,仍然难以避免。

三、个人账户家庭共济,惠而不实。

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后,可以用于支付参保人员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以及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费用。

首先,从实践方面上来讲,没有个人账户家庭共济这项规定前,个人医保账户的金额早已“实现”家庭成员内共享。子女在药店刷自己的医保卡为父母买药,或者父母刷自己的卡为子女买药,这是常态化的操作。这种常态化的人操作是否符合医保个人账户的管理规范暂且不论,但在定点药店零买药品时,大家都是这么做的,这其实就是家庭共济的一种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况且,改革前,一个退休老人一年个人账户计入3000元。改革后,两个退休老人加一个在职子女,一年计入账户的金额加起来可能只有2800元,还不如改革前一个人的多。改革后,全家的金额共济,加一块儿也没改革前一个人的多,那么这种互济、共享的水分有点大。

归根结底,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只是增加个人账户的使用权限和使用场景,让个人账户资金使用更加灵活规范,仅此而已。

四、医保改革宣传,舆情管理不到位。

医保改革这种非增量,改变固有分配方式,涉及众多参保人个人利益的事情,需要将优缺点以清晰直白、通俗易懂的方式明确的告知公众。这次医保改革的宣发工作之所以不到位,是因为大家产生了关键性的误区。比如、很显著的一个误区就是让大家误认为改革后定点药店不能享受门诊统筹待遇,加之个人账户的钱变少了,从而迫使大家去医院看门诊,不能享受药店购买药品的便利性了。

事实却是,2021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道:将符合条件的定点零售药店提供的用药保障服务纳入门诊保障范围,支持外配处方在定点零售药店结算和配药,充分发挥定点零售药店便民、可及的作用。

各地医保改革政策出台之后,对于这种关键性的条款没有详细告知,等到舆情四起的时候,国家医保局不得已发文强调要将定点药店也纳入门诊统筹范围之内,大家的抵触心理才进一步得以平息。而国家医保局这次关键性的发文,被大家调侃为“打补丁”。

医保改革这种政策,不仅要创新、丰富宣传方式,最重要的是要精准解读政策。

这次医保改革推行之后,没能将医保改革中关键性的减轻参保人的负担、促进医保基金更加公平可持续的重要作用没有解读宣扬出来,没有体现出门诊统筹共济的重要作用。反而被自媒体们带节奏,被半吊子的“砖家”们一通解读,就医保个人账户究竟是个人私有财产还是医保基金的一部分吵了个热闹,没有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是一大败笔。

医保改革对于参保人个人而言,究竟是“吃亏了”还是能真切的享受到更多的医保待遇,看病拿药更方便、更实惠了,仍需要经受实践和时间的检验。

俗话说的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下便知。医保改革也是同样的道理。大家其实可以多一点耐心,等过个一年半载,亲身经历几次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反正医保改革一经推出,是不会改回去的。既如此,不妨让子弹多飞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