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党中央发出“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括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在内的各种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在党中央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广。

1982年至1984年,党中央连续发出3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向全国。这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许多地方一年即见成效,粮食产量明显提高,几年就变了个大样,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各家各户都能吃饱饭了,农业生产摆脱了停滞的困境。

上世纪80年代初的苏北农村,尤其是八义集周边乡下,人稠地稀、土地贫瘠、生活还是很困难的,大部分人还是在温饱以下的,忙时吃干、先是喝稀,青黄不接时瓜菜代,每天为了吃饭而犯愁。

当年,为了争夺一点口粮、一点水源、簸箕大的田地,各村、各队、各家各户都能争吵打骂半天,还是人穷是非多、没饭了自然会涌出一些泼妇刁民,为仅有的一点资源缠斗闹腾。

那时农村还是懒洋洋、毫无生气的大集体生活,养出了一批滥竽充数、出工不出力的懒汉。

日上三竿,队长摇铃吹号,喊各家各户集合,到生产队参加劳动,大家开始磨洋工、闲打愣蹭的打发时间,熬到日落西山,队长解散队伍后,大家都来了精神,一窝蜂跑到自己边边角角的自留地,开始正儿八经的干到天黑。

苗剑的爷爷给生产队喂牛,起早贪黑的,有时就睡在牛屋,牛吃饱了,他也喝醉了,倒头就睡,家里是事不问。

苗剑的奶奶相当于童养媳,十来岁就到了苗家,任劳任怨、勤勤恳恳,还天天被他爷爷打骂,过了一辈子苦日子;奶奶对苗剑十分疼爱,仅有的好东西都紧着他吃。

小的时候,奶奶挪着小脚去哪,他跟着去哪,经常去大姑、二姑家走亲戚,一走1、2个月,幼儿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喜欢吃“八大碗”,每次吃个沟满壕平,彻底解个馋。

徐州“八大碗”用于喜事宴客,以前每桌八个人,桌上八道菜,上菜时都用统一的大海碗。摆放八角形,做法有粗细之分。

细八大碗指:熘鱼片、烩虾仁、全家福、桂花鱼骨、烩滑鱼、汆肉丝、汆大丸子、松肉等;粗八大碗有:炒青虾仁、烩鸡丝、全炖蛋羹蟹黄、海参丸子、元宝肉、清汤鸡、拆烩鸡、家常烧鲤鱼等。

“八大碗”是泛指,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单指八道菜了,有“十三太保(13道菜)”、“四四四(12道菜)”、“六六六(18道菜)”、“一条龙(15道菜)”等。“八大碗”一般都是乡里厨子,支锅灶在主家煎炒烹炸,味道绝佳,是儿时乡村生活的饕餮大餐。

苗剑自小跟奶奶长到六七岁,感情很深。奶奶对他宽厚放养、从不管束,养成了苗剑天不怕、地不怕、野蛮生长、敢于尝试的天性;

爷爷对奶奶的打骂欺负,形成了苗剑嫉恶如仇、勇于反抗、愈挫愈勇的性格;

童年的生活,映射到青少年、成年生活,也对他后面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苗剑比我大三岁,他还记得年底生产队按照工分分粮食、分鱼、分白芋的情形,工分多的分大堆,工分少的分小堆,最后分的是歪七扭八、脏乎乎的白芋头,白芋用粪脊子背回家后,清洗干净了切片,晒成白芋干,可以熬稀饭,也可以和玉米、小麦混磨成面糊,摊成白芋煎饼,这种粗糙滥制的煎饼塞嗓子眼,不好下咽,吃多了胃反酸,苗剑都吃的想吐。

肚子吃不饱,饿的没办法,五六岁的苗剑每天在村里除了自由自在的玩,就是想点子搞吃的:下河沟逮鱼摸虾、爬树上摘槐花、河边滴毛公莥、地里逮蚂蚱豆虫、树上摸姐儿龟、掏屋檐下的幼鸟、偷大集体的豌豆烤着吃、用箩筐和大米诱捕麻雀、挖蚯蚓钓青蛙过点肉瘾.......

他说最好吃的就是生产队的大锅米饭的锅巴,吃起来特别香。

但这样的锅巴,只有逢年过节才有,而且每次小孩子们都要抢破头。肉只有过年才有,一年吃一次,奶奶叮嘱还不能多吃,因为肠胃不适应,一次性吃多了会滑肚子。

好在苗剑的大爷很疼他,大爷那时有女儿、没儿子,二弟在焦作做木工,他自然很照顾苗剑。他跟着生产队扒大河时,会攒下河工上的白馒头,带回家给苗剑吃。

一些小伙伴知道大爷从河工或外地回来,都知道会给苗剑带好吃的、好玩的,也会闻着味过来。

这时,苗剑就会揣着馒头三两下爬上了树,在高挑柔韧的枝条上,像一只云豹一样睥睨树下,然后掏出白馒头,大快朵颐,尽情享受白馒头的芳香。

在父母接他去焦作之前,苗剑在老家苗楼上了两年幼儿园,在里面调皮捣蛋,还早熟,天天和堂哥讨论未婚老师的长相,哥俩在防震棚里比鸡鸡,还商量把哪一个老师娶回家当媳妇,他们觉得村里的小女孩太小了,长得也不好看。

父母不在家,大爷、奶奶心疼舍不得打,爷爷喝醉了、他也不怕,六七岁的苗剑成了村里的孩子王,骑马打仗、跑东跑西,成了村里的孩子王,在无拘无束、海阔天空的农村田地大有作为,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就这样一天天,长到七八岁,该上小学了,苗叔苗婶从焦作再回来时,就把这个调皮捣蛋、奶奶管不了的苗剑带去河南了。

他在苗楼村的幸福生活戛然而止了,但也有机会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了。

(待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