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毅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宵节那天,老家八岁的侄孙打电话给我:“姑奶奶,元宵节快乐”,我高兴的回复说:“你也一样,宝贝,节日快乐,今天一定很开心吧?可以放好多花炮了”?

开心也不开心。”电话那端传来的稚嫩声音没有我想像的那么欢快。

“什么叫开心也不开心啊?”我疑惑的问。

“今天过元宵,放花炮,当然是开心啦,可爸爸妈妈又要去上海打工了,我会好久都看不到他们的,所以不开心了”。

原来是这样。

去年底,由于疫情的缘故,在外打工的侄儿夫妇早早的回了家,在老家呆了近一个月。记得他们回家的第二天,侄孙就给我打电话说:“姑奶奶,我爸爸妈妈回来了,要过好久才走呢,好开心,这段时间我不给你打电话了,要爸爸妈妈陪我玩。”那高兴的劲儿甭提了。也难怪,父母毕竟是孩子的第一亲人,更何况他们一年才相聚一次。

我自然不会责怪侄孙对我的冷落,心里浮现出了另一个场景:三年前,侄子和侄媳外出打工,为了不让五岁的孩子伤心哭闹,临走前把他送到一个邻居家看动画片,然后趁机悄悄坐车走了。等到侄孙回来时,他们已在去上海的高铁上了。看不到爸爸妈妈的侄孙,放声嚎哭,一边哭,一边喊着不要爸爸妈妈打工,我不要买玩具了…,我什么都不要,只要爸爸妈妈…那一声声哭诉,让在场的我们都泪目。

这样的情景,对于打工族来说,每年都要出现。年前相聚时有多高兴,年后离别时就有多伤心。

记得几年前有位外国学者,针对中国的留守儿童和老人,曾发出质问:难道打工赚钱比一家团聚更重要吗?

这是一个很扎心的问题。我的另一位侄女,是俩个孩子的妈妈,与丈夫一起在外打工多年,家里盖了房,买了车。可对俩个孩子,她只有深深的愧疚,“我是在视频里看着他们长大的”。

侄女感慨地说:我们现在是进退两难的年纪,无论是在家带孩子还是出去工作,都有遗憾。打工挣钱顾不上孩子,顾上孩子就挣不到钱,孩子需要陪伴,生活需要金钱,这就是现实!人生这道选择题怎么选都会有遗憾!

好在孩子很懂事,已上初中的大儿子对妈妈说“我知道您这样做都是为了我和弟弟好,我们会好好学习的,你们放心”,这大概是让打工父母听到的最欣慰的话了。

去年夏天,我们去桂东县避暑,所住民宿的老板一位三十多岁的小伙子。十八岁就外出打工,整整打了十二年,最后还是回到老家创业,按他的话说:打工虽说赚的钱多,但家里的老人和小孩让他牵肠挂肚,心永远不踏实。在家里,虽说清苦点,但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

鱼和熊掌都好,但两者不可兼得!这就是当前打工族面临的残酷现实。相聚难,別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