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近期互联网行业以及人工智能领域内最火的话题,一定非ChatGPT莫属。作为科技公司OpenAI推出的人工智能对话机器人,ChatGPT在短短两个月内月活用户破亿,据纵数横谈舆情研究中心监测到的数据,自2023年1月至今,互联网上关于其的相关信息超过620万条,在多个领域内引发现象级讨论。

能聊天,能写作,能编程,能画画……似乎没有什么是ChatGPT不能解决的。由此却也引发了大众的疑虑:学生用ChatGPT写作业怎么办?我们会不会被ChatGPT抢了工作?未来AI能取代人类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2月15日,纵数横谈首席运营官孙博受邀做客云南电视台,凭借多年舆情服务和数据分析从业经验,与云南著名主持人天师、云南艺术学院副教授尹松、云南话剧团国家二级演员陈璐等嘉宾一起畅谈ChatGP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位嘉宾分别从教育行业、互联网行业以及艺术行业谈及了各自对ChatGPT的认识和看法,并一致认为,ChatGPT的出现,就像当年互联网产生一样,颠覆了我们对世界、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其带来的冲击,就像当年AlphaGo给围棋界带来的冲击一样巨大,改变一个甚至多个行业的整体生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大家所关注的“AI是否能取代我们工作”的问题,孙博结合自身从事的舆情数据分析行业进行了解答。

“每次AI技术有所进步,或者有新产品出现时,就会有人列出一个表,说未来人工智能最有可能取代的工作,首当其冲的就是数据分析师。而舆情分析的基础,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这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孙博说,“我们所讨论的这些相关技术,可以处理一些初级的数据,尤其是面对海量的信息、数据时,极大地提高效率。但是目前在一些高层次的信息处理上,比如情感倾向上,对网民互动的社会关系研究,次文本产生的意见影响和价值判断等,AI取代不了人工,这也是我们工作的价值所在。

尹松教授谈及到论文写作,提及ChatGPT的能完成的论文源于已有的论文资料,关键在于没有创新,因而不能代替人类研究;陈璐老师则从自身演艺经历出发,认为人工智能缺乏同理心和创造力,无法像人类一样感受情感的工作,从而调制出复杂情绪。

面对主持人提出的“如何在工作中应用ChatGPT”的问题,孙博认为:人类所创造的、包括ChatGPT在内的一切工具都是为了更轻松省力,但最终目的不是无所事事的躺平,而是把节约下的时间用于探寻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理想的工作模式应该是,利用ChatGPT来处理重复性、单调性的工作,提高效率,从而让工作者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更深入的研究,培养更广泛的兴趣,涉足更多样的领域。

访谈最终在主持人的总结语中告一段落:我们都希望人工智能能够真正地为人服务,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这也是我们期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