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容,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支撑。对于高校而言,探索、挖掘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在青年一代中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既是责任也是优势,既是当为也是乐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中明确提出:“一民族文化之传统,皆由其民族自身递传数世、数十世、数百世血液所浇灌,精肉所培壅,而始得开此民族文化之花,结此民族文化之果,非可以自外巧取偷窃而得。”近年来,关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类节目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从《只此青绿》到《中国诗词大会》,传统文化一步步“火起来”,不再是以往的“束之高阁”,而是走向万千大众,增添了诸多烟火气,激起了受众广泛的情感共鸣,实现了“让文物活起来”的目标,进而引领文化认同。

构建公共文化体系,讲好中国故事。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繁荣、国家的强盛,我国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也取得重大进展。如今,人们不仅有更高的物质需求,也更加重视精神文化需求。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层面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等概念,一系列支持文创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配套出台。当各个方面打上文化自信的烙印,文化自信之路必能越走越宽。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清除不良文化对优秀文化的侵蚀,实现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讲好中国故事。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进新征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一定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