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下班后,我与一个许久未见面的朋友约了一起吃饭。因为各自都比较忙,我们相约过了下班高峰期后,晚上7点半左右到常去的那家小店相聚。小店距离我上班的地点在高峰期以外的时间打车大约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到达,我在7点前掏出手机,用常用的那个打车平台软件叫车。

因为时间比较充裕,我稍微关注了平台软件界面显示的各种车型,系统默认的车型是专车,在它右端有个小方框,打了个勾。我一看价格,要50多块钱。其他还有一些车型没有被系统勾选,我于是选择了较为便宜的快车,没再多看,便按下了叫车键。

很快就有车响应了,我一看,车距离我的位置有2.5公里,因为路上红绿灯较多,系统提示到达我这需要约10分钟时间。我到了单位门口,无聊地等着车来。

因为高峰期已过,路过的空乘的士开始多起来,还有许多空乘的网约车在我面前缓慢地驶过。我发现有些不对劲,为什么系统不安排这些车辆呢?我于是又仔细看了一下手机界面。这一看,把我给惹怒了。我看到系统帮我安排的还是价格最高的专车。虽然过了在三分钟内免费取消的限制时间,我还是果断地付费取消了这次叫车,改为搭乘同事的车到我的目的地去。

事后,我对这个平台利用大数据杀熟的套路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大致的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我之前使用这个平台叫车的时候,基本没有勾选最便宜的车型,而是任由平台帮我安排车辆,其中使用专车的次数还比较多。这导致系统认为我是个对价格不太敏感的客户,所以每次我使用平台出行时,系统都会优先安排最贵的车型给我。

第二,平台将可选车型的界面分布做了一定的调整,将便宜的车型放置在界面的下部,客户需要刷至界面底部才能看到这类车型。比如加入平台的的士车,就在这个界面的最下端,因此,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它。

第三,系统会倾向性地安排最贵的车型。比如我昨晚勾选了快车,但是我忘了将专车的选项取消,因此,系统在明知道有距离我更近的快车存在时却选择安排距离我较远的专车来接单。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个打车平台存在利用大数据分析及系统控制权限的优势,来达到赚取最大利润的情况,而这样的做法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人们将之称为杀熟

我尤其受不了第三点,就是明明有更快、更便宜的车,平台却不安排,非要安排最贵的专车。这不但浪费了客户的金钱,还耽误了客户的时间。

这让我想到现在有许多商家,他们存在这样的现象,即对招徕新客户极尽所能,各种优惠、便利的促销手段层出不穷,但是他们对待忠诚度很高的老客户却百般怠慢,甚至相较新客户收取差价不菲的高额费用。这样做,能不能维持长久的生意,能不能获得所有顾客的认可,实在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情—毕竟新客户总会变成老客户,又或者留不住客户,永远都是占你便宜的新客户对商家真的会有很大的帮助吗?

再说回打车平台利用高科技攫取利益的事,我想,高科技如果掌握在善良的人手里,可以为人们带来各种生活上的便利,但是如果掌握在唯利是图的家伙手里,那不啻是人们的一个噩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