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之日,翘首祈新愿,鸿运正当头,苏州生态环境又有新荣誉啦!日前,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公布了2022年度“十佳生态环境治理改革创新案例”名单,苏州市吴中区消夏湾湿地生态安全缓冲区一期项目案例,成功入选!

当前,太湖水环境已有明显改善,但环太湖地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已成为太湖水质提升改善的重要制约因素。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具有典型的山地地形特征,各类农村面源污染不能完全收集和处理,汇入消夏江并最终流入太湖,对太湖水环境质量造成影响。

通过前期充分调研和水质监测分析后,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2020年,苏州市吴中生态环境局联合金庭镇人民政府创新开展消夏湾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对污染物的消纳净化作用,有效拦截治理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削减入太湖氮磷负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夏湾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是如何在众多案例中脱颖而出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它的创新之处吧。

“三道湿地”

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据了解,一期项目总投资8400万元,在3.3公里长的消夏江边布置15.5公顷功能湿地,治理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面源污染。

项目主要建设“三道湿地”:雨污水截留湿地0.4公顷、强化型垂直流湿地2.6公顷、浅滩湿地12.5公顷。第一道是面源污染的拦截和收集,即“由多到少”,是物理过程;第二道是“由少到集中”,通过强化型垂直流湿地强化处理,是生物处理过程;第三道是浅滩湿地作为净化补充,同时增强生物多样性,是生命滋养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三道湿地”,即可将夹杂化肥农药的雨水净化,净化后优于地表Ⅲ类水的出水又回用于农业生产,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通过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性治理,每年将削减入太湖的总氮8.7吨、总磷0.87吨。

科技赋能

生态工程保障湿地出水水质

消夏湾生态安全缓冲区在治理上采用智能科技湿地技术,精准科学设计生态缓冲塘和强化型垂直流湿地,抗冲击负荷大,出水水质稳定可靠。通过清水回用廊道和浅滩湿地建设,实现湿地出水的“回用”及“多功能性”。同时在运行管理上采取湿地运行的自动控制管理和湿地进出水水质、水量的在线监测监控,保障系统运行的高效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项目已被列入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重点示范项目,同时也被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列为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第一批示范项目,获得850万省级奖补资金。

示范引领

打造绿色低碳生态湾区

西山岛是太湖中最大的岛屿,保护太湖生态系统健康安全的关键节点。消夏湾片区位于太湖生态岛西山南部,濒临太湖,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拦截处理岛内生产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削减入太湖的氮磷负荷,对改善太湖水质保障水源地安全、构建长三角生态安全屏障、打造太湖流域丘陵山区农村农业面源治理的示范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项目建成后将打造万亩生态良田、缥缈有机经济林、南湾湿地水街、湖湾湿地带等生态新景点,将消夏湾转变为人人向往的生态湾区,促进太湖生态岛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打造成为太湖流域践行“两山”理念的示范样板。该项目入选全国水污染防治部际协调小组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市吴中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实践,消夏湾项目已实现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多赢,吴中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创新成果,促进太湖生态岛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打造太湖流域践行“两山”理念的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