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治理向来是国家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在基层,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在基层。

基层治理,不仅影响着党和国家宏观政策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村和社区是基层治理的“底盘”,也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快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努力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做好人民群众关心的事、多做人民群众满意的事,让人民群众能够享幸福、得实惠。

要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借助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变革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已成为一种普遍趋势。信息化、网络化不仅可以提高基层治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让群众更好地监督基层权力行使,而且可以简化服务流程,实现办事不出村和社区。

作为社区工作者就要做到“五多”:一是多听,我们要“带着耳朵”去工作,在工作中多倾听基层群众的意见,多听领导、同事的教导;二是多看,深入群众中进行调查研究,多观察,多揣摩;三是多学,学习使人进步,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向领导、同事学习,向基层群众学习;四是多想,人不思则殆,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我们要勤思考,多分析,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五是多做,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切实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堡垒聚合作用,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能不能贯彻好、落实好,事关每一位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因此,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基层特别是村(社区)服务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才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