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健康至关重要,好听力对日常生活的帮助巨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向大家反复强调听力损失后要“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那么听力损失干预不及时会如何呢?

1

残余听力损伤,听觉功能一定程度被剥夺

临床上有一个概念叫“听觉剥夺”,也就是听力损失后缺乏有效的听觉刺激,长此以往大脑处理听觉信息的能力会弱化或丧失。之后就可能发生“跨通道重组”,也就是大脑其他功能区侵占了听觉信息处理的“工作地盘”。有学者发现即使早期并未发觉自己有听力损失的轻-中度听力下降者,都出现了跨通道重组,即听觉皮层执行了视觉功能。而这种听觉剥夺大部分学者认为是不可逆的。

听觉剥夺针对听觉发育处于敏感期的儿童尤为明显。及时进行听觉干预(例如验配助听器)让儿童接收有效的听觉信息,才能让听觉中枢构建一个稳定充分的环境,以适应听觉环境并学习语言。

2

生活质量下降,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据统计,相比普通人群,听力损失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增加了4倍。甚至出现包括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风险也会增加。然而,通过助听器及其他助听装置进行听力康复,可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抑郁症的发生。有研究发现,使用助听器的老年性聋患者抑郁的发生率较低,且助听器对已患抑郁症的老年性聋患者还有积极影响。

3

认知功能下降

在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认知功能下降及痴呆预防指南》建议,通过多种措施预防认知功能下降。其中,听力损失管理便是重要措施之一。有研究对6643名老年人进行长达10年的随访发现,有听力损失的老年人有16.3%发展为痴呆,与无听力损失的老年人相比有明显差异。然而,是否佩戴助听器会影响老年性聋的认知功能,这在诸多研究中已证实。听力损失者因听力下降不能很好理解外界的信息,而逐渐被社会孤立,之后会加速认知功能的下降。

4

病情进一步发展

当发现有听力损失时要“早干预、早治疗”,需要明确其原因和治疗方案,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此时不仅可能听力下降或消失,并出现其他症状,例如面瘫、眩晕等等,严重还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应引起重视。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如何进行听力损失功能管理

1) 留意听觉。及时发现听损,及时治疗。必要时尽早选配助听器等辅听助听设备。

2) 调整正确的心态。莫失信心,沉下心情。

3) 避免接触强噪声的环境、服用具有耳毒性的药物。

4) 改善听力技巧。与多人交流最好坐中间,与讲话人面对面。

5) 读唇与听结合应用。可以帮助听懂别人讲话,有助于训练大脑,同时利用视觉和听觉,抓住对方讲话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