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士革钢在人类冶金学、材料学以及兵器史上的声誉之高,影响范围之广,是其他任何材料都无法匹敌的。正因为如此,许多刀匠故意混淆大马士革刀的概念,把它和其他带有花纹的钢刀混为一谈,以此来提高自己产品的身价。总的来说,古代世界各地的顶级刀剑,大部分带花纹,这是传统工艺打造复合型钢的一个显著特征,久而久之,花纹就成了识别宝刀宝剑的一个标志。各地的花纹钢工艺差别很大,比如波斯诸族的铸造型大马士革刀,日本的平面碎锻复体暗光花纹刃(即日本武士刀),马来诸族的糙面焊接花纹刃(即马来克力士剑),这就是人们传说的世界三大名刃。除了这些,其他还有好多不同的花纹钢铸造或者锻造工艺,大部分没有流传下来,只闻其名,未知其技,甚至没有出土的实物。

匠人工坊手锻大马士革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匠人工坊手锻大马士革刀

波斯的铸造型大马士革刀仅仅是古代各种花纹钢工艺的一种,每一项传统的花纹钢工艺,都是某一个地区兵器工艺的瑰宝。波斯大马士革刀如此出众,和它处于中西方交汇点的特殊地理位置不无关联。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鱼肠剑,以及后来的百辟文身刀剑,都称得上是古代的黑科技,但是没有像波斯大马士革刀那样作为商品传播到世界各地。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波斯大马士革刀是当地一个重要的产业,许多刀匠和商人以此谋生,把大马士革刀和半成品的精钢源源不断地销往欧洲和中国。这为大马士革刀成为举世闻名的世界第一名刃奠定了基础。

匠人工坊手锻大马士革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匠人工坊手锻大马士革刀

最早把大马士革刀概念搞混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崛起的那一批美国刀匠,以美国ABS刀匠协会主席、被誉为现代大马士革刀之父的比尔•莫兰为代表。比尔•莫兰在1976年以折叠锻打的方法锻造出美国第一把花纹钢刀,在亚特兰大刀展上以“大马士革刀”的名义推出,受到刀具收藏界的追捧。其实我们都知道,折叠锻打是一种传统的花纹钢锻造工艺,它的历史甚至比波斯铸造型大马士革刀更为古老,但它和波斯大马士革刀所采用的坩埚冶炼乌兹钢并不是一回事,两者在工艺上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当时美国刀具界有可能是为了抬高这种“传统工艺”的身价,或者仅仅是为了用一个人们更熟悉的名字来称呼它,把这种折叠锻打花纹钢刀称作了现代大马士革刀。这一称呼随着比尔•莫兰的声名鹊起以及美国ABS刀匠协会的巨大影响,逐渐成为世界各地对花纹钢刀的普遍称呼。

比尔•莫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尔•莫兰

国内的传统花纹钢刀也有好多种,大多是中国刀匠传袭下来的本土工艺,仔细考究,每一种传统工艺都有它自己的工艺源流,以及历史上的高光时刻。我和匠人工坊这些年挖掘传承的保定镔铁花纹钢工艺,最早始于元朝,成吉思汗把从波斯掳掠来的“诸色人匠”安置在保定,让他们和元朝各地征调来的刀匠一起,为朝廷打造“镔铁兵器”,称为镔铁局,隶属于当时的诸色人匠提举司。镔铁局这一脉所流传下来的花纹钢工艺,属于折叠锻打花纹钢。现代人已经习惯了管所有带花纹的刀都叫大马士革刀,因此镔铁花纹钢刀也被称作折叠锻打大马士革刀。没错,这种工艺和比尔•莫兰“发明”的现代大马士革刀,完全一致。

匠人工坊手锻大马士革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匠人工坊手锻大马士革刀

所以无论是美国ABS刀匠协会,还是我们国内的保定镔铁花纹钢刀,采用的都是古老的锻造型花纹钢工艺,而不是波斯大马士革刀的铸造型花纹钢。锻造波斯大马士革刀的核心材料——印度乌兹钢,是一种坩埚冶炼的复合钢,这种钢的冶炼技术早在很多年前就彻底失传了。近现代曾经有不少研究机构试图复原乌兹钢,其中包括著名的电磁感应之父法拉第(法拉第因为复制乌兹钢所做的实验,导致了合金钢技术以及材料学的诞生,以前我曾撰文讲过这个在冶金学上意义非凡的小故事),但是所有复制乌兹钢的实验均告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