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化风情<309> | 历史并不如烟!涞水县张家洼遗址藏着3000余年的风华!

近日

2022年河北六大考古新发现

结果发布

保定涞水张家洼遗址

成功上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考古发现看似太过专业

其实离我们并不远

每年评选的十大新发现

往往都能补充历史信息的空白

甚至是改写历史

它是我们更加清晰

认识过去的标杆

现在

让我们一起走进

涞水县张家洼遗址

见证历史传奇

涞水县张家洼遗址

张家洼遗址位于涞水县明义镇

东起张家洼村东南,西至南封村

南距秋兰河,北至北封村

面积约120万平方米

该遗址以西周和战国时期遗存为主

并有汉及明清时期的遗存

1993年7月15日该遗址

被列为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晚清时期,涞水县张家洼遗址就曾零星发现先秦时期的青铜器,曾出土著名的“北伯鼎”。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难以确定该遗址具体位置。1984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该遗址并确定了遗址的主体范围。次年,拒马河考古队调查了该遗址。1987年保北考古队对其进行了复查,发现了西周时期的遗存并进行了试掘和刮探,确定该遗址面积较大,但自发现至今,该遗址并未进行过系统科学的发掘研究工作。经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2021年度考古发掘与调查,基本确定了该遗址的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涞水县张家洼遗址一期发掘工作于2021年6月—2022年1月期间展开,发掘区域在遗址的西南部,属遗址的边缘区域。共发现墓葬9座,灰坑17座,窑址1座,水井1眼。出土以及修复的文物(石器、陶器、铜器、玉器、贝币)共计284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4月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涞水县文物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涞水县明义镇北封村东、张家洼以北的区域继续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完成探方12个,发掘面积约500平方米。已发现商周之际到西周初年的灰坑30余个,房址1座,马坑2座,墓葬5座。

发掘至今,以四号墓(编号M4)最为重要。其中的两件铜当卢(M4:1、M4:2)纹饰精美,保存较为完整,是国内罕见的珍贵文物。出土车马器出土单位明确,从铜当卢、马镳、马衔的形制特征,可以判断墓葬年代应在西周早期,墓主人身份当为西周时期的贵族人群。发掘区域应存在商代晚期到西周初年的族墓地,未来发掘可能会有更多重要文物出土,有待进一步发掘的考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要对涞水县张家洼遗址进行考古?

考古让我们

更确凿地触碰到历史

它帮助我们穿越时空

和古时对话

我们回不到过去

但可以让历史得到

更多更真实更准确的印证

对涞水县张家洼遗址的考古

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京津冀地区先秦编年体系的缺环补充与文化谱系识别研究

古燕国在商周时期曾多次迁徙,其中有大约400年不知去向。涞水县张家洼遗址及周边同时期遗址可能会填补这个空白。同时,涞水县地处京冀晋三省的交汇处,是重要的交通孔道,也是古代北方民族南下,中原人群北上的重要通道。对涞水古代文化谱系的了解,将有利于研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早期形成过程,有重要的政治、文化和学术价值。

2、文化遗产保护

涞水县张家洼遗址发现有西周和战国时期的遗存,但其详细布局及遗址性质、功能、等级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3、丰富涞水文物资源

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后,出土的所有地下文物均由涞水县文物管理所收藏,将极大丰富涞水馆藏文物数量,为筹建涞水博物馆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根据考察的具体情况,可适时提请县政府规划遗址公园,为发展全域旅游打好基础。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

昔日文明盛景

也许会变成你我身边毫不起眼的土堆

考古帮我们拨开历史的尘埃

还原过往的真实瞬间

涞水县张家洼遗址

讲述着历史的文明进程

在中国考古学中

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