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舒圣祥

2月23日,河南商丘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发布通告,称受新能源补贴政策、财政补贴不到位以及疫情影响,公司亏损严重,经营困难,拟于2023年3月1日起暂停运营商丘市市区公交线路。随后,商丘公交再次发布通告,称公司将克服困难,确保公交不停运,并对此前发布的公告造成不良影响深表歉意。商丘政府部门也发布情况说明,强调“市财政一直按约定予以补贴”,并已派出工作组“依法依规查明情况,进一步纾困解难”。

商丘市区人口超过百万,公交运营关系百万人口公共出行,竟然说停运就停运,让人震惊;但商丘公交公司已经拖欠员工5个月工资,连车辆电费和保险都交不起,选择停运似乎也情有可原。可以想见,商丘公交公司的经营困境,出现早已不是一天两天,向当地政府部门求援,应该也不是一次两次。公交公司发布停运公告,大概不是想要真的停运,而是试图以此引发舆论关注,增加自己与政府部门谈判的筹码。

商丘公交公司上演的这出“变脸”大戏,和前些年农民工为讨薪搞出的“跳楼秀”之类,似乎倒有几分相似。现在看来,商丘公交公司发布的停运通告,应该已经达到了一些目的,当地相关部门势必给出了某些承诺。更多地方的公交公司,会否有样学样?暂且不得而知。事实上,从去年到今年,已经有不少地方出现过类似的公交停运风波,戏码大同小异,停运并非目的,主要都是作为谈判筹码。

公交出行是基本民生,公交公司总拿停运作为谈判筹码,等于绑架了大众出行的公共利益,当然很不应该;但是反过来看,为什么事情总要闹到公交停运这一步,才能真正引起地方相关部门重视?商丘公交公司声称从2019年开始,该公司享受的相关补贴政策,包括国家的新能源补贴和市里的一些补贴都没有了,当地相关部门却强调“市财政一直按约定予以补贴”,究竟孰是孰非,暂且不好武断评价。

但是,因为公交出行人数减少,财政补贴减少叠加疫情因素,很多中小城市的公交公司出现经营困难,甚至难以为继,这也是事实。公交市场化,并不意味着政府部门再也无须承担提供公共交通服务的职能。客流呈现断崖式下降,当下市场环境已与当年公交市场化改革时的情境大为不同,地方政府部门是否应该承担更多公益责任,还是以公交市场化为名将责任全部甩给民营公交公司任其自生自灭,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值得一说,因为公交停运风波,已经有声音认为,这证伪了经济学家当初对于公共服务民营化改革良好前景所给出的判断。因为公交停运风波,会否促使某些地方走效率更低的政府垄断回头路,收回公交公司特许经营权,由政府部门全面接管?这是值得忧虑的。殊不知,政府提供公共品并不等于政府必须生产公共品,更不等于政府必须直接垄断生产公共品。当初,公交市场化的改革呼吁,不是公众准备放弃享受公共品,而是要求转变提供公共品的方式。

公交市场化提高了政府履行公共交通服务职能的效率,但不意味着可以借机甩掉全部包袱,让民营企业全额承担公益责任。厘清公交企业的企业责任和政府部门的公益责任,各自强化落实,谁的责任谁担,才能以更高效率让公众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公共交通服务。公交停运风波的一再发生,说明公交经营困境已然成为行业性的困局,需要在厘清责任的基础上,寻求根本性的解决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