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立清华大学教授周卓辉研究团队日前发表产学临床试验合作成果,集合烛光与阳光优点的第四代全天候节律照明,采用亮度高的LED打造,希望将最护眼、舒眠、抗癌、顾健康的「好光」,分享到全球各个角落。中国医药大学新竹附设医院眼科主任陈莹山也教大家如何护眼纾压。

周卓辉长期致力于推动「无蓝害」光源,获校方支持推动智慧校园,率先在相思湖建置四十七盏无蓝害的「类烛光」灯源,同时呼吁要远离3C电子照明光害。他指出「蓝光」对人体会造成眼睛病变、乳癌与摄护腺癌等健康危害。

过度用3C 年轻白内障患者增

陈莹山说,阳光对身体绝对有正面帮助,但现代人「谈蓝色变」,实在是「错怪蓝光」、大可不必。「眼睛需要光线,才能够看见万紫千红的世界,所以RGB三原色,红(Red)、绿(Green)、蓝(Blue)都很重要,没有三原色,人们就看不到美丽的七彩光谱。」

陈莹山说,我们的眼睛也能阻挡「过量光线」进入,如「水晶体」可吸收紫外光及可见光,就像窗户的防光玻璃;而接受光线直射的「黄斑部」,其表层的「叶黄素」也可中和蓝光,它就像「眼睛的阳伞」。

他不讳言,虽然眼睛自带「保护装置」,仍然抵抗不了现代人对3C的依赖程度。过度的3C使用情况,使得门诊病人当中,18岁以上、50岁以下有白内障患者比例增加3成,包括常把LED美肌探照灯则打得很亮、罹患「网红白内障」的直播主。这些都是现代人对眼睛过度使用、缺乏保护所导致的情况。

国际研究发现,日益普及的LED照明,让地球的夜晚愈来愈亮。LED灯的白光,大都由「蓝光」晶粒激发「黄光」萤光粉,产生「白光」光谱;所以,必须注意此蓝光「波长」是否接近蓝光危害波长。蓝光会干扰「褪黑激素」分泌,夜间照明应使用低色温LED光源(3000K~6500K),减少光线对睡眠的干扰,并且减少睡前滑手机、看电脑等活动,使大脑真正准备进入休息状态。

陈莹山也指出现代人的「护眼」迷思。如补充叶黄素保健食品,以为「剂量愈高愈好」,其实不然,因为剂量高未必能被身体吸收运用,还不如定期且长时间服用,且至少要「持续半年」。他强调「药补不如食补」,因为食物中的叶黄素成分最高,如玉米黄素最高的是鸡蛋中的「蛋黄」,对于视神经、脑神经系统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此外,多吃绿色蔬菜如菠菜、黄色水果如香蕉,也可摄取叶黄素。

陈莹山归纳五点「护眼」原则,供大家参考:

1. 掌握居家照明原则:充分照度、均匀布光、不眩光、不闪烁。

2.挑选眼镜对策:青年3C减压,中年3C多焦;户外防阳光,室内防蓝光。

3. 善用防蓝商品:低蓝光面板、蓝光保护贴、蓝光滤镜、防蓝水晶体等。

4. 适度补充叶黄素:叶黄素如蓝光过滤器,也是眼睛天然防晒剂,可防黄斑部畏光。

5. 别忘护眼纾压:热敷眼罩、眼睑清洁片、人工泪液,助你保有明亮双眸。
※※※※※※※※※※※※※※※※

陈莹山提醒,由于萤幕蓝光会活化交感神经,因此手机看久了也会「自律神经失调」,建议每30分钟休息10钟,眼睛看向远方,同时站起来伸展、走动一下,有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