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学良在其父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改旗易帜,接受南京国民政府的领导一事,究竟该如何评价?张作霖和蒋介石作为死对头,张学良在其父死后接受蒋介石领导,是否意味着对其父的背叛呢?这其中曲折,请听在下慢慢道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学良,字汉卿,1901年6月生于辽宁台安县,是著名大军阀张作霖的长子。

张作霖一心想把这个儿子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使之成为更强大的军阀,为此,张作霖给他制定了详细且富有远见的培养计划。

张学良七岁时,其父为他请来的辽宁著名的儒学教师杨庆辅和白永员,因此,张学良从小就受到传统的儒家“忠孝仁义”思想的熏陶。

张学良15岁时,张作霖又为他请来了奉天著名的洋学家徐启东,这又使他深深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和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东西方的不同文化在张学良身上交汇,并在他身上碰撞出去了传奇的火花,为他今后的传奇人生打下了内在的思想基础。

1919年,18岁的张学良有意出国学医,想以此救国,但遭到其父张作霖的坚决反对。不久,张学良遵守父命进入东三省讲武堂学习陆军,开启了他的戎马一生。

在讲武堂,张学良虚心求教,尊重教员,谦和同学,学习刻苦,最后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

张作霖对张学良的学业非常满意,便亲自擢升他为奉天督军署卫队营营长。此后,张学良随父亲参加了多次战斗,一展军事才能。如两次直奉战争,讨伐郭松龄的战争,与冯玉祥国民军的战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饱读诗书的张学良很快发现,军阀之间打来打去,只会使百姓生灵涂炭,国力减弱,从而使日本趁机入侵中华。

鉴于此,张学良的心中渐渐产生了“平息内争、抵御外寇”的爱国思想。

1927年3月,张学良奉父命南下,与前来北伐的国民党部队作战。而张学良却不顾父亲的命令,与蒋介石通电,向他传递“共商国是,息争御外,以挽颓流”的主张。

这是张学良第一次与蒋介石通电,也是他第一次向国民党发出“团结对外”的信号。然而,随着蒋介石因四·一二政变下野,他的希望也没能达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8年,张作霖的死对头蒋介石,再次联合阎锡山、李宗仁、冯玉祥等国民党部队对奉军发起作战。

面对来势汹汹的国民党北伐军,张学良除了主动劝说父亲离开北京,返回东北外,还对张作霖说了这样一番话。

张学良说:“蒋介石、冯玉祥等人都是中国人,即使他们占了北京,那还是中国人的北京,我们回到东北,要是把东北丢给了小日本,我们父子就成了千古罪人!”

张作霖也觉得“小六子”的分析有道理,便同意了撤回东北。

日本人早就对东北有觊觎之心,他们听说张作霖要带军回防奉天,便起了歹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8年6月,日本鬼子制造了著名的“皇姑屯事件”,张学良的父亲、奉系军阀主帅张作霖被炸身亡。

当时,张学良还在保定督战,突然听说父亲被炸负重伤的消息,他极力保持镇定,然后微服来到奉天。

可惜,张学良来迟一步,回到奉天后,张作霖已死在沈阳。老帅张作霖只给他留了这样一段话:“我怕是不行了,叫小六子快回沈阳,告诉小六子,以国家为重,勿忘父仇,好好地干吧,我这个臭皮囊算不得什么。”

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老帅张作霖这一番话表明了他的内心是怀着国家大义的,作为军阀首领,张作霖在临死之时表现的极为平常,没有把自己的生死看得太重,而是教导儿子以国家为重,表现了一位老将的爱国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作霖要求张学良以国家为重,也饱含着一代枭雄对后代的子孙保民护国的期待,可以说最后一刻,张作霖从反面人物上升为正面人物。一言可以兴一国,也可以兴一人。

为张作霖发丧之后,张学良在其叔父张作相的举荐和议会任命下,就任东三省安保总司令。年仅26岁的张学良,从一个纨绔子弟成为新一任奉系军阀的统帅,登上了历史舞台。

为实现其父张作霖“以国家为重”的遗愿,张学良派代表会见了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人,表明了“和平统一,抵御日寇”的决心。

蒋介石回复:“只要东北军改旗易帜,服从三民主义,即可商量”。张学良当即电复:“愿意对国府服从到底”,并决定将于1928年7月24日改旗易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日军为了阻挠东北军改旗易帜,派重兵包围奉天城,并在周围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改旗易帜被迫搁置,直到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终宣布:“仰承先大帅遗志,力谋统一,共仰和平,已于即日起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张作霖作为最大的军阀,难道他没有一统中国的野心吗?我想当然有,不过历史与他开了个玩笑,让他死在了日本人的炮弹之下。

在临死时,张作霖发出了“以国家为重”的呐喊,但以国家为重应该怎么做,这取决于当时环境。

彼时,外有日寇虎视眈眈,内有军阀相互混战,百姓民不聊生,民族危在旦夕。只有停息内战,共同抵御日寇,才能拯救民族于危难中,而停息内战也就意味着要东北军要与国民党和谈,因此张学良改旗易帜,服从蒋介石,不仅没有背叛父亲,反而是遵守了父亲的遗志。

无论如何,东北军改旗易帜的的确确是一大爱国壮举,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东北军和国民党如果拼的鱼死网破,则必将极大地损害中国抵御外寇的有生力量。可以说张学良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难怪周总理在纪念大会上为他留下了热泪,这是他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