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政权,如果得人心,会出现什么局面,以唐太宗贞观之治为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宗皇帝即位初年,朝廷形势并不好。

“霜寒为灾,突厥侵扰,州县骚然”,内忧外患不断。

灾荒甚至严重到一匹绸缎只能换得一斗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大唐的百姓虽然四处流亡寻找食物,但从未向朝廷抱怨,各自保持安定。

贞观三年,粮食收成稍有好转,流亡的百姓都纷纷回到家乡,逃难者竟无一人。

老百姓没有把天灾人祸归于朝廷,而且还替朝廷想着,替朝廷承担着灾害的后果。

根本原因是,大唐的百姓对他们的朝廷有信心,相信苦难只是暂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信任来源于哪里?无疑是太宗皇帝本人,和那些一心为百姓、为朝廷的好官,以及太宗皇帝的人格魅力和群臣共同努力营造的良好的政治风气。
太宗皇帝除了节俭施政以外,还特别严明吏治。

尤其是对那些王公贵族和显赫家世的人加以管理,对于贪赃枉法者,必以重罚处置。

为什么历朝历代都认为唐太宗是千古明君,认为他开创的贞观之治是后世国家治理的典范?

原因就在于此。一个国家的高级官员,如果能像太宗皇帝那样,心中时刻忧虑着百姓,忧虑着国家,怎能不开创新的盛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