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涌入体制,既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加大,也反映出体制的重要性和吸引力在增加。”杨国庆对海报新闻记者分析称,“如果说下海和创业活动带动了中国经济社会活力的话,进体制和考公取向则体现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整合能力在加强。提升整合能力是中国面对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加剧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在强调发展的同时更加突出安全,在强调开放的同时更加注重自立自强。因此,青年人竞相涌入体制,参与国家和地方公共事务管理,符合当前国家需要和关注重点,放在时代和国际背景下这种选择是合理的。”

于律師按:解決這個問題衹能因勢利導。勞動者都想進入公家單位,那就國家就应當把公家單位搞得多多的,而不是搞得少少的。搞得多多的,就能實現更多人的公家夢。

如何因勢利導?如何把公家單位搞得多多的?那就衹能是增加公營企業的數量、提高公營企業的質量,絕不能增加國家機關的數量。這樣,就能有效避免國家機關越來臃腫,國家機關是不生產實際產品的,國家機關越來越臃腫,後果會很嚴重。

企業是生產實際產品的,但是,私營企業園不了勞動者的公家夢,原因主要在私營企業本身,而不在勞動者,也不在營商環境。

因此,衹能通過擴大全民所有制企業的數量,讓更多勞動者進入公營企業工作,一方面實際生產活動不會出現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一方面也能實現勞動者希望成為國家人員的理想。而大規模搞私營企業無法達成這樣的效果。不管是私營企業主還是雇傭工人,都沒把私營企業當回事,私營企業主的想法是能坑蒙拐騙就坑蒙拐騙,因為坑蒙拐騙來錢最快,有了錢,加緊逃離中國,這就是中國產品質量永遠低劣的原因。至於雇傭工,也沒有幾個人像日本人那樣想在一個私營企業打工一輩子,當然,你想在一個私營企業干一輩子,首先不樂意的其實是私營企業主,因為中國私營企業主都開闢了35歲紅線、最多40歲。

解決35歲紅線最終還得靠國家,所以,與其讓資本家剝削勞動者最精華的年紀,還不如讓勞動者提前進入國家隊,應進都進。這都有賴於多多公營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