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蒙古展览馆揭牌仪式现场。实习生吴子瑄摄

近日,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教育局、市民委、市文旅广电局和团市委联合命名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党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命名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科技馆、内蒙古展览馆、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等10家单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实习生吴子瑄摄

研究基地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推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学术成果,为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和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提供智力支持。教育实践基地将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为核心,大力宣传“四个共同”中华民族交融发展史,深入开展群众性教育实践活动,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展示窗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活动阵地,各族青少年交流、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和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的重要载体,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客参观内蒙古博物院。实习生吴子瑄摄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立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纲”,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载体和抓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到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设施建设、旅游景观陈列等方面,在有“形”中凝聚共识、有“感”中引领思想、有“效”中见真知,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心中、融入血液、注入灵魂,2023年1月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此次命名是呼和浩特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创新举措,是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教育实践的积极探索,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少年参观内蒙古科技馆并合影留念。内蒙古科技馆供图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围绕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充分挖掘用好驻呼高校、研究机构和展陈场馆等单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资源禀赋,通过项目合作、委托课题、人才培训等形式,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展示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服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更加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加强厅市共建,在政策保障、经费投入、人才培养、成果发表等方面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支持,通过健全机制、搭建平台、共享信息等路径,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教育实践活动走向深入,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格局。发挥好基地理论研究、宣传教育、实践创新的阵地作用,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增强宣传教育效果、提升实践创新能力,精细化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教育实践活动,有形有感有效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提档升级,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富丽娟、实习生吴子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