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血拼哥。

大消息!上周六大中介成交大约 638 套,打败过去一年52 个周六的记录 !!

而最近一年成交平均成交量大约为 201 套。

自二月份以来,连续几个周末,大中介的日成交都是600套左右。

与此同时,#北京二手房成交量大涨96%#又冲上热搜。

难道北京楼市真的热起来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血拼哥帮大家深扒一下这条热搜:

2月1日至2月23日,北京二手房成交11638套环比上涨74.07%同比上涨96.29%。

环比是今年1月份是春节,同比是去年2月份是春节。

这怎么比都是疯涨,比得一点意思没有(白眼)。

而且后面又跟了一个热搜 #北京购房者近70%为首套刚需群体#,600万以内房源占80%。

这是啥意思呢?换句话说,前一段时间说的改善撑起半边天已经打脸,重点还是刚需入场为主。

那刚需现在可以上车吗?最近北京楼市到底如何呢?血拼哥和大家聊聊。

01/

数据是真的

但可能是自嗨

11638套二手房成交到底代表了什么呢?

小范围热度还是有的,但是对比前几年依旧是个弟弟,连2021年得热度也不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目前咱也不是轻易下定论,毕竟如果是真“小”阳春,也算小阳春。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复盘下市场回暖的几个要素:

首先,北京本身就是人口流入较大的城市,春节返乡,节后的需求释放是正常现象。

其次,口罩开放,三年的积压的需求的人们,在开始蠢蠢欲动。

最后,各种政策利好的放松,预期变明朗,虽然基本没有落在北京头上,但也给买房人增加了信心。

小阳春一定存在,涨势也是有的,和真刚需没什么关系。

02/

涨与不涨

该上车还要上

从去年年末开始,楼市出现明显的分化。

热的区域一房难抢,冷的区域降价才能卖的出去。

去年年末血拼哥已经预言到:优势产品可以实现逆增长,但对于刚需影响不大。(具体回顾戳链接)

现在的情况已经证明了我前面的结论!

北京目前库存压力依旧大,很多刚需小区基本都是平价卖出。

咱随便拿朝阳、海淀、石景山,300~400万区间举例,都有微跌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更有真老破小、职工宿舍这类房子,真的在跌,如果缺房,是能够捡漏的。

那涨价的房源基本在哪里呢?涨价集中在次新房/局部较热的地区(比如望京、丽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局部地区望京&丽泽等2月有明显的微涨,但也不能论证普涨。

又回归 #北京购房者近70%为首套刚需群体#这条热搜。

作为刚需,针对二手房价格都是敏感的,大家都不傻。

事实证明,对于刚需来说,目前二手房价格都是可以接受的。

03/

房住不炒

不要心存幻想

其实从去年年末开始,各种针对房地产的政策轮番上演。

大家都觉得没啥效果,动嘴皮子救市,也没救明白。

那2023年至今到底有啥政策呢:

1月,央行、银保监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住建部部长倪虹、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等积极表态房地产;

2月,自然资源部回应《关于进一步规范住宅用地供应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优化完善集中供地制度;央行召开2023年金融市场工作会议,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落实好金融16条政策。

而在本月中旬,2月15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强调了房地产之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就业、财税收入、居民财富、金融稳定都具有重大影响。

同时点明了未来地方因城施策的发力方向,一方面,重点支持挖潜空间更大的改善性需求,另一方面,定向支持多孩家庭、人才新市民群体购房。

其实有两个重点:1、银行这头监管还是很紧。2、房地产依旧重要,在挖掘其他需求。

简单的说,楼市的不管热不热,有没有小阳春,有没有涨跌,房地产到最后落点依旧是稳,因为银行也根本不会放水(前几次的涨银行放水出力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两天银保监会又出手,重点依旧是把控房地产,严查楼市金融风险。

种种信号表明,楼市基本大涨不起来,认清现实,放弃幻想。

不过,还是可以有期待的。部分针对性的放松,依旧可能落到老百姓头上。

比如文章提到的多孩家庭、人才新市民。但小范围的放松也和普通人好像没太大关系。

不过,血拼哥预计,今年的“小阳春”,不能单看2月,还要看看3月份数据,现在下结论还是为时过早。

有些带着“忽悠”的风声,可以听听看,但不要当真。

不管是小阳春,还是大阳春,北京市场热度确实是起来了,如果你预算在400-600万之间,那么现在你确实应该准备好弹药,开始下场看房了,多看看总不会有错,预祝大家都能上车心仪好房!

刚需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