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之

二、务

“务”字,因为上图中圈出的这一笔,使得它的结构安排具有一定的难度,但也因此造成了这个字独特的风格

我们看篆体的“务”字:“攴”与“力”这两部分中并没有哪一笔写得特别长,特别突出。而照这个篆形来进行隶定,简书中的“务”字(古隶字形)也基本延续了这样的格局。

发展到成熟时期的汉隶八分书,这种结构仍然是书写“务”字的时候所最常见的。比如下图《衡方碑》中的这个“务”字:

《张迁碑》写的“务”,跟上面这几个字不同的地方在于:“攴”的最后一笔被定作了整个字的主笔,它的长度和厚度相比于其他的笔画都要突出得多。

可问题是,书写这一笔的时候,角度不能太过水平。否则雁尾向右伸出太长,整个字在横向空间上会被拉扯得极为松散。

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只能让这一笔立起来一点儿。但它立起来,会对下面的“力”造成压迫。除非把“力”字给“卧”下去,否则难以同上面的结构形成合理的避让。

从运笔上说,“力”要“卧”下去并不容易,因为它有一个向左出波的长笔画。这一笔越是水平向左运笔,行笔时控制笔锋的难度就越大。

三、不

四、闭

虽然我们今天熟悉的“闭”字的楷体字形,是“门”中一“才”。但这个字,从造字的原初之义来说,其实跟“才”字并没有关系。

许慎《说文解字》释“闭”说“才,所以歫门也。”段玉裁注特别指出,“闭”字中的“才”其实是“不成字”的——也就是说,它跟我们所熟悉的“才”字无关。

实际上,从早期的金文来看,这个像“才”字的结构,是门栓的简笔画:

秦简中保存的“闭”的古隶字形,仍然是照上面这样写的:

楷书字形中那“才”的一撇,实际上是上面这个字形中象征着门栓的肥笔的变形。

从造字的逻辑上说,肥笔既然可以变成一撇,当然也就可以像《张迁碑》那样变成一点,写成“下”字形。

只不过,文字的演变,除了要考虑到造字的规律以外,也必须要尊重约定俗成的传统。

而《张迁碑》的这个字形,古今使用者都比较少,也就是说它是一个逸出传统之外的冷僻字形。如果要在我们自己的书法创作中使用它,还是要慎重。

— THE END —

文字|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张迁碑&晋公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