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Apple)近年致力推动供应链多元化,以分散风险在中国的风险,首要的目标就是印度等地。

不过近日却传出,印度供应链转移受阻,高阶电子产品良率竟只有5成,凸显印度政府于效率、文化,基础建设及工人素质上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制造遇到困难

随着美中对抗下,供应链存在更多不确定因素。其中,全球电子巨擘苹果又遇到了iPhone重要的生产基地郑州厂,接连遭受疫情打击,加速了苹果转移供应链的决心。

根据近日来苹果代工业者鸿海(Foxconn)大动作于印度建立晶片和面板供应链,未来印度将成为重要的生产据点不言而喻。

知情人士向《金融时报》透露,苹果一直从美中两地派遣产品设计、工程师到印度南部,向当地人进行培训,进一步将这些厂房建立起来。

事实上,苹果于2017年就在印度组装低阶的iPhone手机,而去(2022)年9月是重要转折点,部分在印度供应链开始供应旗舰机款。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的旗舰机款仅止于组装,包含面板、晶片乃至于机壳等零组件仍相当程度仰赖中国供应商,因此印度的供应链转移还会遇到许多困难。

例如《金融时报》引述知情人士说法指出,苹果的手机的工艺很高,苹果在印度的其中一间供应商塔塔集团(Tata)手机壳工厂良率只有50%。他说:「这是非常糟糕的问题」。

除了零组件的问题以外,工人的熟练、专业程度仍处于较低的水准,意味着未来的道路仍是非常漫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基础建设、文化成为转型挑战

此外,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缓慢。

虽然印度近十余年来的改革转型,使其经济发展取得相当的成就,但是,结构性的因素也使得其经济发展面临一些瓶颈。

这些问题包含:印度国内文盲比例仍偏高,导致生产力低落,再加上政府、工会及阶级制度,变相地前置了产业发展,然后政府效率缓慢、造成实体基础建设不足,牵连到水电、海陆交通的问题丛生。

更重要的是“土地产权不清”,这在经济学上将导致资源无法有效下放到民间,也不能透过资本的力量加速效率。对照中印两国的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比印度早,时间落差约十余年,但是两国的经济发展路径相当不同。

首先,过去十多年来,中国大抵上是循着工业化的路径来推动其经济发展,但是印度尽管在重化工业已有相当的基础,却某种程度跳脱工业化的经历,反而是以服务业为经济结构的主体,导致基础建设严重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制造仍在路上

早在20十多年前,中国工业占GDP比重已达45.82%,而印度于此比重仍然只有27.1%,而且印度过去针对“外国投资”采取保守态度。

整体而言,印度作为新兴市场有2大特色:即国内消费者众而市场潜力有待开发和透过经济改革,脱离过去浓厚管制经济或内向发展经济,而呈现相当经济成长潜力。

而近年来印度总理莫迪宣示开放的态度已经有了改变。例如2022年8月15日,莫迪于讲台上激情地说:「在我们有生之年,必须接下来的25年内,将印度变成一个已开发国家」。这是一个很重大的决心,他说印度人们应该要全力以赴往这个目标迈进。

这并非只是口号,莫迪主政的最大的改变是,启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规模100 万亿卢比,还加强了制造业和出口相关政策。莫迪想打造,全球销售的每件产品都与印度制造有关,国际市场与对手中国竞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