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新开教授在田间授课。

当前正值春耕生产关键期,小麦处于返青起身期,无锡各地正抢抓关键农时,一派人勤春早的忙碌景象。27日一早,全市春季农业生产管理暨春耕备耕现场会在锡山区太湖水稻示范园内举行,省农技专家现场把脉问诊田间管理问题,70多名种田大户、基层农技人员现场互动交流,改进种植方式。当天,相关专家还就小麦高产栽培及中后期管理技术,稻麦田草害控制技术,水稻侧深施肥、因种栽培及抗逆应变技术等进行了授课。

在太湖水稻示范园的田头,大片齐整的小麦田在阳光照射下碧绿油亮。小麦试验田里,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朱新开或拨开麦苗叶子查看,或拔出一棵麦苗诊断苗情,边看边向种田大户和农技员分析讲解田间管理要点。“这块田苗出得均匀度好、颜色也很好,地踩着也很紧实,生长状态较好。”“一定要注意适期播种,秸秆还田要把草埋到下面,开沟深度20厘米以上排水就比较通畅……”“除草越早越好,封闭化除效果最好,错过了封闭化除时间应该冬季除草,如果冬季没有除草,一定要抢抓现在,过了这个时间影响就大了……”朱新开边走边说,农技员和农户们连连点头。

锡山区周小江稻麦家庭农场负责人周仁林感觉受益匪浅,“不光要更新品种,更要更新技术、更新肥料,与时俱进、科学管理。以前播种、除草、施肥只知道大概什么时候,听了专家现场指导后豁然开朗,原来什么时候化除、什么时候施肥讲究这么多”。周仁林家的农场有1000多亩地,去年在无锡市农技推广中心的指导下尝试引进了新品种盐麦1号。“好的品种产量和抗病性更好,所以尝试种了两三百亩,看这季的收成情况,产量高、品质好的话下一季就大规模种植。”

据了解,锡山水稻示范园是江苏现代农业(稻麦)产业体系无锡推广示范基地,目前展示了16个小麦示范新品种,开展了10种除草药剂筛选试验,后期还将进行赤霉病防控药剂试验,通过试验示范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指导的依据。

“今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约58万亩,比去年略增。目前在田苗情总体情况较好,但也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主要是去年秋播时部分田块播期较晚,还有一些草害、渍害和病虫害等隐忧。”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育娟介绍,各地农技员将深入田间地头强化苗情、肥情和病虫草情监测,指导做好清沟理墒防渍害,适时化控防草害,做好后期病虫害的防控。在3月10日前后还将根据田间苗情长势情况做好小麦拔节孕穗肥施用的指导,为夏粮丰收夯实基础。

延伸

从“全程机械化”向“全程无人化”转变

在太湖水稻示范园小麦田上空,一架植保无人机正在进行化除作业。除了喷洒农药和肥料的植保无人机外,全市目前已有无人耕地机、无人插秧机(含侧深施肥)、无人收割机等无人农机30多台(套),智能农机装备保有量2000多台(套)。农技人员介绍,和当前机械化作业方式比,无人农机作业可减少油料、种子、肥料等投入成本2%~5%,减少人工成本35%~60%。特别是在北斗定位系统加持下,可实现24小时精准作业,收割、种植效率可较人工操作机械方式翻一番。

无人农机和多光谱无人机,以及土壤、虫情、水情等物联网监测设施联手,可对每一块粮田精准把脉,精准上水、施肥和喷洒农药。目前,无锡市正和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就水稻插秧侧深施肥机、无人收割机加载传感器进行科技攻关。预计到5月可初步应用,实现无人机边插秧边根据地力变量施肥、边收割边精确感知每亩稻谷产量。届时,稻麦“耕、种、管、收”无人作业效能将更上层楼,继续领先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