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作者的担当

国家治理的根本在于人民,更在于基层。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群众路线的“最后一公里”。我们的党来至于群众,根基在群众,力量在群众,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在群众。

一是有迎难而上的拼劲。只要我们想干事,就一定会有困难的,干成事当然也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艰辛。这些压力和困难等不走、拖不没、绕不过。基层更是抓落实的最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执行力的最后一公里。这个舞台需要的是敢想敢干、敢打敢拼的年轻干部,干工作也就要生龙活虎、风风火火。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但是,人不经历风雨,就不会取得成长;如果不把自己逼一把、不付出汗水,这些棘手的问题就处理不好。也要懂得倾听群众,了解群众的需求。只有真正的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急群众之所急,才能解决群众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

二是要有一抓到底的韧劲。抓工作、干事业,一时有激情并不难,难的是始终保持如此激情。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各项工作,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紧跟一步干。还有些工作越到最后,压力越大、难度越大、抓起来也越难。因此,我们决不能有“差不多、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必须盯紧抓牢、一抓到底。

三是也要有敢为人先的劲。要秉持着创新的精神,同时也要放开胆子、敢闯敢试,要敢想他人未曾想到过的办法,敢干其他人未曾干过的事,敢碰他人未碰过的钉子。同时也要有大格局,找准发展的坐标,立起发展的标杆,保持发展的定力,站位在全局来谋发展;也要有新的工作理念,干工作并不是一条单行线,一条路走不通,就换另一条路,方法不对,就换一个方法;要有真本事,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要边干边学,政策要学深学透,做到吃准上情、摸透下情、熟知内情、掌握外情,只有说内行话、干内行事,才能铸就敢于拍板、处事果断的“底气”,才能形成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底气”。要坚持“实在实干实效”之风,把该抓的工作抓起来、该扛的责任扛起来,真正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在攻坚克难的实践中有担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