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历史长河中,有多少个政权兴衰更替,就会有多少个朝代覆没沦亡。在每个朝代倾倒危难之时,在每个政权生死存亡之际,总会涌现出一批批有骨气有胆识的忠臣烈士。面对危难,他们身先士卒;面对死亡,他们大义凛然;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如“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如“尽忠报国”的岳飞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历史上这些著名的忠臣烈士中,绝大部分人都是肩负国家重任的臣子。要么是心怀天下的文臣,要么是守土一方的武将。但在东晋末年时,曾有一对尚未成年的少男少女,他们在面对各自国家覆灭之时,却都毅然决然选择以身殉国,让多少七尺男儿汗颜!

东晋末年,皇室衰微,大权旁落,权臣桓玄赶跑了司马家的皇帝后自己坐上皇帝宝座。巴蜀之地的军队被征召乘船东出讨伐桓玄,然而蜀地士兵们却并不愿意背井离乡。因此行至半路,军中突然有人发动兵变,他们逼迫参军谯纵反叛,并推举他为蜀地首领。

谯纵先是不愿,后来干脆同意。于是带着叛军攻打东晋军队直到成都城下,城中士兵打开城门迎接谯纵军队。从此,谯纵自称成都王。就这样,一个新兴的蜀地政权又诞生了,这个政权被后世称为“后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413年,东晋实际掌权者刘裕出兵二万自江陵出发讨伐谯纵。东晋军队分多路进攻蜀地,一路势如破竹,直抵成都。蜀军连战连败,谯纵惊慌失措,被迫带着家眷弃城逃命。

谯纵逃亡经过祖先陵墓时,他还未满15岁的女儿哭着对他说:“逃是肯定逃不掉了,与其自取其辱,不如今天就死在先人墓前。”《资治通鉴》载:“走必不免,只取辱焉。等死,死于先人之墓可也。”谯纵乃贪生怕死之辈,怎能听得进女儿的金玉良言,匆匆拜别陵墓后就要上马逃命。

哪知他的女儿却哭泣着不愿上马随行,竟然一头撞在祖先墓碑之上。花季少女顿时脑破流血而死,一缕忠魂飘然而逝。谯纵虽然也心痛女儿,但他更在乎自己的生死,于是拍马而去。但左右随从早已对其大失所望,纷纷逃离。孤家寡人,谯纵只能在无尽的悔恨中取下腰带,于古树林中自缢而死,随后被人砍下头颅送给晋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416年,后秦第二位皇帝姚兴病死,太子姚泓即位。同年,由于姚泓屡次接纳从东晋叛逃的将领和大臣,刘裕于是以此为借口率军讨伐后秦。东晋军队兵分多路,水陆并进,一路摧枯拉朽杀向长安。

后秦皇帝姚泓连忙调兵遣将部署防守,然而照样是天天只闻败报,不闻佳音。姚泓为了鼓舞军心,亲自带着步骑数万抵御晋军,可惜还是被东晋军队大败。士兵被斩首万人,连自己的乘舆法物都被夺去。

刘裕手下大将王镇恶统水军从河道入渭,直捣长安。姚泓又亲自领兵阻击,但还是抵挡不住晋军攻势,最后单骑逃回宫中。后秦将领死的死降的降,姚泓走投无路打算领着皇室家眷向晋军乞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姚泓的小儿子叫姚佛念,年龄才12岁,十分反对父亲投降东晋。于是就对父亲姚泓说:“晋军费尽千辛万苦打到长安,即使您投降也不可能保全性命,还不如自裁为是。”《晋书》载“晋人将逞其欲,终必不全,愿自裁决。”然而姚泓也是贪生苟活之徒,哪里肯听从儿子的建议。

姚佛念见父亲执意投降,心灰意冷,竟然独自爬上宫墙,纵身一跃而下。又是一缕少年忠魂随风飘逝。姚泓投降后,投降的宗室子弟几百人全部被刘裕斩首。而姚泓被押到建康后,同样没能逃脱被枭首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条曲折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忠臣烈士尚且屈指可数,而能以身殉国的少男少女却更是凤毛麟角。这两缕忠魂,曾让多少亡国君臣汗颜!

参考资料:《晋书》、《资治通鉴》、《两晋通俗演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