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这是我国数字经济领域首部国家级专项规划,数字经济顶层设计持续完善,迎来高光时刻。近日,经济导报记者走访了位于山东省德州市的两家制造企业,企业通过引入数字车间,建立数字工厂,进行了数字化探索,并成功实现了多维升级转型。

数字化引领工厂“巨变”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必然选择。2021年年末,位于德州市西郊的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成车间获评省级数字车间。

“合成车间属于公司第一批智能制造试点车间,主体装置位于华鲁恒升工业园北区,2018年建成投产。车间所有生产线均采用国内主流DCS进行系统监控、报警和控制,现场设备均采用智能化装备。应用ITCC系统和SIS系统可以自动监控生产数据是否超标,一旦超过安全警戒值则自动启动联锁装置,将生产系统拉回到安全状态,从根本上提高了劳动效率,提升了化工生产的安全性。”在华鲁恒升工业园区内,经济导报记者跟随华鲁恒升主任工程师高智强来到了整个园区的主控室。通过生产管控一体化平台,园区内MES、安全环保、设备、质量四大模块的车间数据可直接上传至管控平台,并与公司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数据共享和信息交互,几十位工作人员坐在工位上就可以对园区实现监管和生产调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谈起智能工厂建设的“巨变”,高智强回忆,“过去化工企业上大平台、大项目必定伴随人员增加,2000年公司就有3000多人,现在资产和营业收入分别扩大了30倍和50倍,人员只增加了1000余人。降低用工成本及损耗率,提升生产效率,这就是智能化带来的高效能。”高智强从手机中为经济导报记者演示了管理系统APP,以前还需要管理人员站在操作台前,现在打开手机可直接看到生产画面,需要生产数据可直接整理填报,打通了生产链和经营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多业联产的新型煤化工企业,全省“十强”产业领军企业和煤基精细化工“链主”单位之一。“化工企业最怕出安全问题,我们有多个高塔设备此前巡检难度大,现在应用小神探智能点巡检仪对设备运行巡检,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进行上报处理;车间配有无人机,主要用于高塔设备等人员巡检难度大的部分进行巡回检查;车间建有二道门及人员定位系统,实现对进入生产装置区人员实时定位管理,人员的数量、位置一目了然,用于风险研判和管控,异常情况下利于人员的疏散和清点。”华鲁恒升合成车间主任刘学治给经济导报记者介绍,目前华鲁恒升工业园区东区、西区、北区、大氮肥厂区、热动厂区、动力岛、老厂区7大厂区的语音、视频、数据业务全部接入数据中心,成为厂区安全、可靠、高效的信息流转基地。

一袋面粉的数字化

作为“金龙鱼”“香满园”等经典粮油品牌的传统加工企业,益海嘉里一直在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

新年伊始,在面粉加工车间,完全封闭的磨粉、制粉容器正在轰鸣,而诺大的车间内几乎不见人影,仅有两名工作人员定时检查设备运转,并通过中控室关注设备运转情况。不同型号的面粉经过自动磨制到最后打包、贴标、成品、装载,全过程实现自动化。经济导报记者跟随益海嘉里(德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IT部负责人杨江探寻了一袋面粉数字化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益海嘉里(德州)工厂在建立之初,便开始启动智能化、自动化建设。并确定了分三步走,逐步实现工厂的智能制造。通过网络与数据传输实现集中控制、监控、分析、查询、数据跟踪、产品可追溯等面粉加工车间一系列设备实时更新,实现联网。”杨江介绍,从装满原材料的运载车辆进入园区开始,一袋面粉的智能化生产流程就正式开启了。目前工厂已打通计划、生产、仓储环节,并持续打通物流、罐区、品管质检等。自2018年起开始实施工厂级数字化改造,如今车间内达到罐装、打包、成品全过程自动化,预计每年可节约人力成本约200万元。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五大工程之一。这一战略要求紧密围绕重点制造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依托优势企业,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优化,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粮油加工领域,益海嘉里多年来积极推动粮油食品行业发展。通过对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和工业互联网建设,目前园区生产过程安全监控率达到100%,实现数据收集、工艺调整全程可追溯,更精准地进行残次品、不良品的自动筛选,进一步确保了产品质量,保证食品安全。工厂生产过程中坚持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理念,并利用自身的技术和规模优势,向食品深加工方向发展,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益海嘉里(德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的产业数字化探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通过顶层设计,不局限于生产车间的智能化改造,益海嘉里打通了从数字工厂到智慧物流、智慧营销全产业链数字化体系,运用实时数据采集、分析,实现精准生产、营销、配送,让智能化真正成为驱动企业发展的“牵引力”。

数字赋能经济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制造类行业也在加速拥抱工业互联网,积极构建数字工厂管理系统,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业和用户连接融合,实现跨设备、跨系统、跨厂区、跨地区的互联互通,推动制造服务体系智能化,实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催生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共享制造等工业经济新业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要把智能制造当成技术活。中国企业要把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都考虑在内,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目的就是为产业、为企业服务。德国人认为,工业4.0首先要精益生产、精益管理,这样实施才会高效,德国企业也基本这样做。”葳蕤资本创始人王贤良曾投资过多个数字化、智能化项目,他认为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很多已有的产业通过再次数字化,可以实现为企业和产业赋能。

经济导报记者从山东省工信厅了解到,2021年山东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成为带动全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

山东省工信厅数字经济推进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山东省积极制定石化、钢铁等12个优势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方案,推进首批总规模超千亿元的186个重点项目建设,全省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1705个,提前超额完成“万项技改”目标。目前,山东工业互联网发展势头强劲,2021年有10个平台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性平台,累计达到18个,数量全国第一;7个项目入选工信部“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和重点行业实践,数量居全国第二;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15个,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连续入选国家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全省累计培育85家省级数字经济园区,营收突破8000亿元。此外,根据《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2021)》,山东两化融合发展水平64.2、居全国第二位。工业大数据应用持续加强,遴选100项工业大数据应用场景需求,打造山东省数字化场景开放创新平台,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方向和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展中国家工程技术科学院院士、CODESYS软件集团中国公司总裁兼CEO马立新认为,数字化创新是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有力抓手。“2021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装备制造业是山东的优势产业,山东拥有中国重汽、潍柴动力、青岛四方股份、烟台中集来福士等一批骨干企业,具备推动高端装备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基础。”他认为,要实现“山东制造”向“山东智造”加速转身,数字化是不可或缺的引擎和助推剂。未来,随着“数字化创新”赋能和制造业进一步融合发展,工厂将更“聪明”,工人将更“省力”,企业将更“强健”。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包括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正在密集开展新一轮部署,适度超前部署5G、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聚焦制造、矿山、电力等重点行业“5G+工业互联网”应用,加快大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本报德州记者站谢卫振对此文亦有贡献)

【来源: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