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诺”,承诺,“捧杀”也是一种保持一致 | 模糊谈判力 第七十八篇

这是桔梗在“谈判思维”的第756篇推文。

全文共2220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引言

1引言

有机生态食品,对人类有很多好处。

它不仅意味着吃起来更健康,它的种植过程也会对环境保护更有利。

但可惜的是,在2010年的一项调查中,人们在超市里有意识选购有机生态产品的比例,依然不到三分之一。

商家们当然想方设法地去改善这个情况,想要说服消费者更多地选择有机食品。

可是,该如何说服呢?

当然,对“说服”感兴趣的,可不止商家们,还包括心理学家们。

2017年,瑞典卡尔斯坦德大学的心理学家们,为了探索这个问题,把实验地点选在了瑞典的一家大超市里。

他们经过统计发现,走过有机食品区的顾客中,最终选择购买“有机绿色香蕉”的比例,大约在32%;

这不禁引起了心理学家的思考;

要知道,能够走到有机食品区来的顾客,大概率是对“有机绿色”概念有认识的;

那么,这些顾客很有可能最终因为一些其他因素,而放弃了购买有机绿色香蕉。

于是,他们构思了很多不同的方法来观察顾客们的购买态度。

其中一个方法是,更换了“有机绿色香蕉”的指示牌;

原来的牌子仅仅写明了这个货架上的香蕉,是“有机绿色”的;

更换后的牌子,上面增加了一行字,

Hi,热爱环境的你,来这里,这里是有机绿色香蕉!

看上去,这块牌子前后的差别似乎并不大啊;

但带来的效果却有很大不同,走过的顾客中最终选择购买的比例提高到了51%!

(相关实验见:Per Kristensson, Erik Wästlund, Magnus Söderlund, Influencing consumers to choose environment friendly offerings: Evidence from field experiments,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Volume 76,2017,Pages 89-97,ISSN-0148-2963,/doi.org/10.1016/j.jbusres.2017.03.003.)

“提高说服力”竟然这么简单?

这句新加的文字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2标签

2标签

我们依然在“模糊谈判力”这个系列推文中,它的思维方式启发自牛津大学的实验心理学研究。

这一篇依然在介绍“七字说服力”的最后一个字,“诺”。

所谓“诺”,承诺也,也可以理解为,

人,有想要和自己保持一致的天性。

让我们回到文首的心理学实验里,到底这句看似简单的文字为什么有着这样的说服力?

秘密就在这句话的前几个字,“热爱环境的你,来这里......”

心理学上,把这样的措辞称为“标签术”;(我们在“黑天鹅谈判系统”中有部分涉及“标签术”)

事实上,“给人一个标签”会强化对方在某一方面特征的“自我认知”程度;

比如,

一个对“绿色环保概念”感兴趣、但也不只是特别在意的顾客,当被某一些信息做了标签(比如这句“热爱环境的你”)之后,就会强化这样的认知;

他/她会在短时间内获得这样一个强化的认知,“我是一个热爱保护环境的人”。

这个短暂的认知可能很快就会消失,但却留下了另一个问题。

那就是“诺”。

别忘了,“自我认知”在大脑中留下的痕迹即使再短暂,也会形成“诺”字效应,引发大脑想要去和“自己保持一致”的天性;

于是,在接下来的“购物行为”中,受到“标签”影响的人,变得更容易决定购买“有机香蕉”,因为这样更符合自己的形象,和自己的认知更容易保持一致。

其实,“标签术”在谈判思维中并不少见;

世界级的谈判大师,亨利-基辛格认为,把“标签术”发挥得最好的谈判者,是前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

萨达特总统是一个非常懂得如何在谈判前,用“标签术”来营造一个“诺”字的专家;

比如,

如果他知道某一次具体谈判的目的,是维护和平,不要发生争端,他就会在谈判开始前,先和对方做一些“闲聊”;

当然,“闲聊”不是目的,而是真心的去称赞对方,

您的大名真是如雷贯耳,外交界都知道您是一个热衷于和平的“天使”!

你看,萨达特并不是在做简单的“恭维”,这是一个非常有力量的“标签”;

它会在接下来的艰难谈判中,时刻牵制对方,让他们自己形成那个想要去和“和平天使”保持一致的“诺”。

3捧杀

再看一个例子;

1973年,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特-克鲁特教授做了一个类似的实验;

美国的MSA(多发性硬化症协会)致力于多发性硬化症的研究,因为他们也经常向民众发起慈善捐款的请求;

罗伯特教授发现,如果募捐人员在和潜在捐款人沟通时用上“标签”,募捐的金额会有显著不同;

他们所使用的“标签”为,

你是一个善良、大方有爱心的人,我真希望碰到的每一个人都能像您这样慷慨!

尽管这句“标签”听上去非常普通,甚至有些“做作”,但这并不影响“诺”字威力的发挥;

在MSA走访的500个社区家庭里,被“标签”影响的住户所捐赠的金额,是无标签影响住户的1.7倍!

(相关实验见:Robert E. Kraut,Effects of social labeling on giving to charit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Volume 9, Issue 6,1973,Pages 551-562,ISSN 0022-1031,doi.org/10.1016/0022-1031(73)90037-1.)

聊到这里,让我想到一个词,

捧杀。

这是一个经常在朋友间拿来开玩笑的措辞。

当我们遇到朋友在聊天时极力称赞我们时,我们会打趣地这样说,

你可不要捧杀我......

这确实是一种诙谐和自嘲,但也确实算不上夸张;

尽管“捧”很少会真的形成“杀”的极端情形,但“捧”却足以让对方构建大脑中的一个“诺”,一个“自我认知”,也足以带来一定的说服力。

这又再次提醒了我,还记得我一再强调,不要在谈判中把焦点放在“纠正对方的错误观点和立场”上;

今天的话题再次帮我佐证了这个建议。

想一想,到底“正面去捧”和“反面纠正”,哪个更有说服力?

是“您真是一个慷慨的人”更有说服力,还是“你不应该这么自私”更能打动他?

用“诺”字来解释更容易让我们理解;

“纠正”和“称赞”,你更喜欢和哪个保持一致?

4小结

4小结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内容的背后,依然都是“模糊谈判论”的影子;

分类、二元、语言、极端;

“诺”,“承诺”的本质,是对“战Vs逃”二元差异的极化;

当我们尝试画出一个分类,战 Vs 逃(做Vs不做),人们的大脑迅速二元化,寻找决策动机;

当“动机”还没出现之前,这个分类对我们来说就是模糊的,没有说服力;

“诺”,可以让我们在谈判中撕开这个分类,让人对“承诺”保持一致的感受越强烈,“诺”字说服力就越极端;

说服力的流动,再次从模糊走向极端。

这里是“谈判思维”!

“模糊谈判力 第七十八篇”待续

---桔梗(839239@qq.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