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学新观察

近年来,医美行业去咨询化概念愈来愈盛,有些医美机构已经不设咨询岗位,有些机构即便有咨询岗位也等同于无。

实际上,医美咨询师这个职业身份一直备受争议,关于它的是是非非似乎就没有停止过。据2021年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教育培训中心发布的《中国医美产业专业人才现状与需求报告》显示,医美机构的服务岗位包括客服人员、网电咨询、现场咨询等人数最多,占比达40%,且有95%以上生活美容机构从事医美中介服务,从业人数更是无法统计。庞大的从业者数量和日趋上升的医美服务需求,让行业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医美咨询这个职业群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可否认,医美咨询师的产生自然有其必然性,在我国,医美行业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90年代末,当国内第一家社会化、市场化的医疗美容医院出现,医疗美容咨询师的职业萌芽便开始萌发。原因也很简单,新兴行业产业化的过程必然带来新的职业分工,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

然而,后来,医美咨询师逐渐沦为医美行业的“皮条客”——由于医美消费者对医疗美容缺乏常识性的了解与认知,并且还带有独特的心理和预期,再加上为了达到更高的成交量,许多民营医美机构招收了行业外做销售的人员,于是,经过简单培训后上岗,医美咨询师开始弱化为一个纯粹的“销售员”甚至是“皮条客”,而忽视了其医疗属性。

现在,随着医美行业的话术被互联网曝光,医美咨询师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小。再加上互联网广泛的信息,在咨询方面,可能医美消费者得到的信息,了解的医美内容都不输于医美咨询师。这才出现了医美行业去咨询化的趋势。

与此同时,媒体曝光整形美容医疗事故的增多,求美者对医美机构的整体信任度下降,对带有销售性质的咨询师自然也会有三分怀疑。换言之,越来越多的客人,需要的是专业的服务,而非专业的销售。医美是医疗属性和服务属性并存的行业。医美什么都可以去,就是不能去掉医疗和服务。

因此,医美咨询师并不必然被取缔,但医美咨询师的套路将越来越无所遁形。而医美也只有回到医疗的本质上来,用专业和服务才能收获消费者,获得长久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