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花开,耳朵聆听生机,夏日的浪漫,耳朵聆听海滩,秋天的丰收,耳朵聆听喜悦,冬天的温暖,耳朵聆听飘雪。
每年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也是“世界听力日”或“国际爱耳日”(World Hearing Day)。
2023年全国爱耳日主题是:
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
2023年国际爱耳日的主题是:
人人享有耳和听力健康!
让我们实现它。
Ear andhearingcareforall !
Let'smakeitareality.
爱耳日的由来
为了提高人们的听力保健意识,关心听力障碍群体。2000年3月3日,我国“爱耳日”活动正式启动。2013年,WHO将我国的“全国爱耳日”确定为“世界听力日”,以提高人们对如何预防耳聋和听力损失的认识,促进世界各地的耳力和听力保健。
耳朵,作为人类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聆听世界的窗口,即使在睡眠中也兢兢业业工作着。那么,作为耳朵的主人,您是否也在时刻关心爱护着她?
关于听力损失的现状
据世卫组织2021年的《世界听力报告》称,全球约20%人口,即15亿人有听力损失,其中4.3亿人听力较好的耳朵有中度或以上程度的听力损失。到2050年,预计近25亿人患有听力损失。
在我国,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等原因造成的耳聋新生儿每年约增加3万人;目前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高达2780万之多,占全国人口的1.679%,其中老年人949万!
保护听力刻不容缓
影响听力的主要因素
噪音:噪音是仅次于衰老的致聋病因,人们往往身处在噪声的危险中却不自知,噪声性听力损失可以是暂时性的(长时间暴露于大声环境下会导致毛细胞疲劳,出现暂时性听力损失或耳鸣,例如参加音乐会或KTV等场所,听力会在几小时或一天之内恢复),也可以是永久性的(长时间暴露在大的噪声下导致毛细胞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如长期在建筑工地工作,听力损失不可恢复)。
长时间佩戴耳机、煲电话粥:不同于噪音的直接冲击,长时间佩戴耳机听歌或者煲电话粥更像是慢性杀手,在不知不觉中造成不可逆转的耳聋问题。目前全球12-35岁的年轻中,有约11亿人面临着不可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而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成为了听力下降的“第一杀手”。
耳毒性药物:耳毒性药物以损害高频段听力为主,耳聋或发生在用药过程中,也可发生于停药后。因此生病时一定不可乱吃药,应谨听医嘱服药,出现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耳朵炎症:中耳炎是听力问题的一大元凶,也是目前通过药物或手术能完全或部分改善的听力障碍疾病。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熬夜、咖啡、烟酒也许是您最喜欢的生活方式,却会让您过度疲劳、身体机能及免疫力下降,进而影响耳部缺血缺氧导致耳聋。
如何预防?以下几点需注意!
远离噪音:务必安全使用耳机,遵循“60-60原则”,即耳机连续使用不超过60分钟,耳机音量不超过总音量的60%;不在地铁等嘈杂环境中使用耳机。远离KTV、酒吧、迪厅等噪声环境,或尽可能减少持续暴露的时间。当长时间暴露于高强度噪声时,要严格采取防护措施,如佩戴防噪耳塞或耳罩。对于噪声场所的工作人员务必定期检查听力,一旦出现噪声性耳聋需及时干预处理。
耳聋基因筛查: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已普及,相对而言,耳聋基因筛查尚未得到重视。我国每年有3万以上患严重耳聋残疾的宝宝出生,新生儿耳聋发病率1-3/1000,且其中80%的耳聋患儿是由听力正常的父母所生。据统计,我国约7800万正常听力人群实际上是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因此耳聋基因筛查是对常规听筛最有效的互补筛查手段,可有效减少耳聋新生儿。
及早就医:当生活中出现交谈时需要对方重复、提高音量,讲话声不自觉加大,噪杂环境下感觉听不清楚声音等症状时,都可能是耳聋的征兆,需要及时就医及早干预。尤以突发性耳聋为例,越早发现,越能得到有效的治疗。超过1月再就医,听力恢复的可能性很小。
正确认识助听器:对于助听器的佩戴仍有较多误区,例如助听器越戴越聋,戴助听器代表残疾,不美观等等。其实,助听器作为听力辅助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微型的电声放大装置,并不会加重听力损失。而助听器的佩戴却能让听损人群尤其是老年人重新回归社交,避免老年人焦虑、抑郁和认知能力的下降。在国外,老年人佩戴助听器如同佩戴老花镜一样稀松平常。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情绪不稳定、生活不规律都有可能影响到内耳循环系统,导致突发性耳聋的发生。不要乱吃药,不要经常掏耳朵,要有规律的生活作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