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行草作品笔法精细,笔画儿造型和结字尽皆奇妙,韵味独具而绵长。

请看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的《雪晴云散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孟頫,行草《雪晴云散帖

释文:“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望路漫漫。”这首诗是唐代贾至所作,诗题为《送李侍郎赴常州》。

请看用蓝色框框住的“雪晴云散北风寒”7个字。首字“雪”的

上偏旁“雨”内的框的长横儿越向右端越细窄,右端的短竖被赵孟頫写成了飘逸的点儿。“雨”里面左边的点儿的尾端竟然有一个极为精细的小提尖儿,右边的两点儿连成一笔以劲俊的牵丝和下面的雪墩相连,这些细致的技法使得“雪”字劲丽有神。我来临写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洪春,临赵孟頫“雪”

请继续看,“晴”字和“雲”字的回环盘绕的每圈儿(段儿)都有些形象近似,却都有细微变化。这样处理书写简省而赋神形象,但是驾驭起来难度极高。“晴”字和“雲”字的尾笔末端都被赵孟頫写得异常简省,但是显得巧妙耐赏。我来临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洪春,临赵孟頫“晴”

再请注意“散”字和“北”字之间的留白,笔画比较细的“散”字和笔画细而字体小的“北”字之间的留白明显地加大了,从而让大范围的字体和纸白构图显得非常和谐。

另外,“雪晴雲”三个字写的比较和缓,而后边的字写的比较急驰,整篇字都充满了这样的节奏。缓处用行书,急处用草书,这就是行草结合给节奏带来的妙处。

美中不足的是有两处字间牵丝比较严重的影响了上下两个字体辨识度。请看用红色框框住的“今日”两字,由于日字中间省略了一横,因此这个粗大的牵丝就更加降低了“今日”两字的辨识度。

我来写一下相连的“今日”两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洪春,创写“今日”两字连写

再有“送君”两字之间的牵丝也被写得比较粗阔,也影响了“送君”两字的辨识度。

我来写一下对书法大家作品的看法:

“大家妙字仙颜,更宜精细品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洪春,创写行草自作句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洪春,创写行草自作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