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融合,或黑白色,或彩色,时而写实,时而抽象。

古代文人墨客用山水、花鸟抒情表意,体现了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生命的挚爱,或许这就是墨韵的魅力。

近日,杭州市闲林和睦小学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学生作品展拉开帷幕,展示的作品丰富多彩引来了许多同学和老师的围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墨韵传承》系列课程结合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标准最新课标要求,包括“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个实践领域,旨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探索国画语言与非遗工艺、民间手艺、传统文化、劳动教育间的相互融合。

课程覆盖义务教育全学段,是一套体系化、进阶式的传统文化普及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提升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力、表达力、创造力,依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设计研发适合孩子学情的美育课程,引导学生利用不同艺术媒介传递生活态度,开拓创新思维,尊重并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墨韵传承》是一套传统文化普及课程,融合《传统国画》和《非遗传承》两部分,依据新课标要求开发设计,旨在拓宽学生的学习维度,体会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的内涵及意义,了解中国画艺术语言和民间手工艺人的独具匠心,增强民族自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课程深挖传统美术及传统工艺的表现形式,依据学生实际心理特点,进行单元化学习,同时开设3种课程,皆为进阶式教学,且不同课程难度均有区分。引导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并运用多种材料阐释美与社会、生活、科技、人文、艺术的关系,以此来弘扬和普及传统文化,了解地域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儿水墨》

此课程是建立在少年儿童生理、心里特征之上设计的一套丰富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发孩子水墨学习兴趣的课程。让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表现技法,借助笔、墨、水来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从而陶冶他们美好的情操,启发少儿潜在的智慧才能,在传承的基础之上为将来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及创造能力打下基础。作品以水墨作品绘制为主,穿插项目化学习,结合不同的呈现形式,如中国扇、纸鸢、卷轴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艺》

此课程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无法割舍的传承,将“泥”与“水”搬入课堂,进行游戏体验。通过捏、揉、搓、打、卷、压等手法,集自然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逐步培养孩子的耐心、感知力、和立体空间思维能力。作品以立体作品为主,如动植物摆件、陶瓷器皿、首饰品、场景搭建、校园景观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遗工坊》

此课程依据劳育、艺术2022新课标要求研发,依据不同学段的心理、生理特点设计的一套以动手为主,全面提升孩子逻辑、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的项目化课程。每一学期学习体验3-5种非遗手工艺,如木艺、绒花、植物染、纺织、编织、景泰蓝、拓印、刺绣、油纸伞、纸鸢、缠花等非遗手工艺。通过手工艺制作,体会艺术与文化、劳育的碰撞,理解传统手工艺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在美好的生活中寻找美,创造美,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以体验制作非遗和民间手工艺活动为主,作品产出形式多样化、立体化,如文创产品、装饰物品、生活用品、校园产品等。

此次的作品展览活动真正让学生在艺术创造中浸染出赏心悦目的色彩,充分发挥调动学生积极性,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增加一抹亮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