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末年,皇室衰微,朝廷内有奸臣弄权,外有孙恩卢循起义。而刘裕正是起自于这一时期的平民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裕父亲早逝,他与继母相依为命,靠卖柴和织草鞋为生。后来刘裕报名参军,正值海盗始祖孙恩纠众作乱。刘裕在平乱过程中崭露头角,屡立战功。经过近二十年的南征北伐,刘裕北灭后秦和南燕,西扫巴蜀,南平孙恩卢循,最终登上权力顶峰。

公元420年,刘裕逼迫东晋皇帝司马德文禅位,建立“宋”朝,史称“刘宋”或“南朝宋”。由于出身社会底层,刘裕一生勤俭朴素,即使做了皇帝也并不铺张奢靡。史载:“俭于布素,游宴甚稀,嫔御至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422年,称帝两年后,60岁的刘裕病死。临终前命17岁的皇太子刘义符即皇帝位,命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等人为辅政大臣,朝中大权被几人掌握。四人既是刘裕心腹,又是开国功臣,且相互关系和睦。然而就是这个看似完美的人事安排,却硬是成了刘裕两个儿子的催命符。

刘裕共有7个儿子,却个个都是老来得子。大儿子刘义符登基时虽然已经17岁,但内心依然是个童心未泯的少年。刘裕病重时,太子刘义符每天与一帮狐朋狗友到处游戏玩乐;甚至在为刘裕守丧期间也不遵礼法,音乐美色不断。大臣虽然屡次劝谏,但刘义符就是充耳不闻,不知悔改。因此徐羡之等几位大臣开始密谋废掉他,打算另立新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长幼次序来说,如果刘义符被废,那就应该轮到刘裕的二儿子刘义真做皇帝。刘义真只比哥哥小一岁,但偏偏他也是个不讨顾命大臣们喜欢的人,因此皇冠绝不能落在他的头上。

原因是刘义真一开始就觊觎哥哥的皇位,他一方面与谢灵运、颜延之等人通信往来,笼络人心;一方面忌恨徐羡之、傅亮、谢晦等人专政,因此对几人“语多不逊”。几位辅政大臣知道后,就先将谢灵运、颜延之等人贬官外调,又上奏要求废刘义真为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刘义符和刘义真两人是异母兄弟,所以感情并不算特别友好。加上刘义符整天一门心思在游玩上,朝中大事全由徐羡之、傅亮、谢晦等人决断。公元424年,刘义真被废为庶人,几个月后被徐羡之派人杀死,终年18岁。

弟弟被人解决掉以后,哥哥却还不知道危险已经降临到自己头上。当时正值夏季时节,天气酷热,皇帝刘义符在华林园中避暑。正在无聊时,他想起了晋朝太子司马遹在宫内设市卖肉的趣事。为了打发时间,他也想出了个花样玩法——设市卖酒。

一天,刘义符设置了酒肆,自己扮演酒保角色,让宫女宦官出资买酒,玩腻了就和左右侍从在湖上乘龙舟游玩。此时,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等人领兵冲进华林园,杀死刘义符的贴身侍卫,将睡梦中的刘义符五花大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羡之等人收走刘义符的皇帝玺绶后就召集百官,宣布皇太后命令废刘义符为营阳王。随后派中书舍人邢安泰“护送”刘义符到吴郡,令他中途杀死刘义符。刘义符从小就有勇力,他在途中与军将格斗时,被邢安泰用门闩偷袭砸中腰背倒地,随后被赶来的士兵一刀毙命,终年19岁。

刘裕临终前曾告诫太子刘义符说:“檀道济虽有干略,而无远志;徐羡之、傅亮当无异图;谢晦颇识机变,若有同异,必此人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后来之事,才知刘裕的眼光竟然如此毒辣,看人必准。四位顾命大臣中,果然只有谢晦起兵反叛。只可惜刘裕千算万算,虽然江山还是刘家的,但两个儿子却相继殒命,而掘墓之人却正是他自己。

参考资料:《宋书》、《资治通鉴》、《南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