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在国家大力提倡“低彩礼、零彩礼”的今天,真有不少人采取了积极响应。

图片来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每年入冬后,就到了农村婚嫁高峰期。

此时也是宁夏吴忠市同心县田老庄乡五道岭子村的“红娘”马炳文业务最繁忙的时候。

他有两个女儿,分别于2016年和2018年“零彩礼”出嫁,各自还陪了3万元嫁妆。

因两个女儿先后“零彩礼”出嫁,在村里引起不少人的闲话,甚至有人私底下议论:“老马的女儿是不是有啥毛病?”。

对此马炳文怒气回怼:“我女儿好好的大学生,能有什么毛病?咱是嫁女儿,不是卖女儿。”

甚至有人当面嘲讽道:“你倒贴,婆家不小看了你闺女?”马炳文总是笑笑不说话。

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里,彩礼要得高,婆家才会把女儿当回事儿,按当地俗话:“不心疼人还心疼钱呢!”,甚至有人还说万一婚姻不幸福离婚,好歹落下点钱。

马炳文却和别人想法不一样,他总说:“农民能有几个钱?一下要十几万,洋芋地里能刨出来吗?没钱只能背贷款。你为难婆家,婆家就要为难你女儿。闹了矛盾,婆家再说一句‘你是我花钱买来的’,女儿能幸福吗?”

对于零彩礼的问题,他从未后悔过,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他更懂得年轻人结婚的不易。

30多年前,老马娶媳妇时,对方要2000元彩礼就把他家难倒了,自己父亲低头哈腰借遍了全村,5元,10元,20元,一张张捋得展展的给老何,当时的他心里难受死了,就在那时他就暗暗发誓,以后绝不给子女添这样的负担。

现在没了彩礼负担,两个女儿生活过得如火如荼,大女儿两口子生意做得正红火,小女儿两口子刚在城里买了房,他自己没事儿还和亲家坐一起喝喝茶,“和气生财,两个闺女都当家着呢”。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三媒六聘,彩礼这一传统也延续了上百年。

图片来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可现如今彩礼却不知不觉成为了部分人“致富”的途径,让本就喜庆的一桩事变成了一场场“竞聘”会,甚至是“拍卖会”。

在知乎上看过大家关于“彩礼的意义”的解读,其中有一些觉得很有道理。

@唬唬 古时候彩礼是三媒六聘的一个环节 是为了表示对女方的尊重 同时为了表示女方对自己女儿的重视会给相同数量的嫁妆或者翻倍的嫁妆
现在的彩礼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崽儿宝 彩礼 在古代男女婚配程序的一部分 是男子对女子的定金 意思是女子已有所属 女方家不可再寻婿 而且所付彩礼皆属于女方家 因为婚后就要听夫家的了 不能够随便回娘家 这从某种片面的意义上讲是一种“买断行为”
新中国成立后 一度将这个制度废止 但是呢 我们转而将“彩礼”美化为 这是婆家对你重视程度的衡量标准而又盛行起来
@佚名 从深层次了解,其实最初的彩礼,作用很简单,男方他的彩礼就是为了表决心,顺便呢证明自己的经济实力,让对方的父母放心。
所以彩礼的深层次含义,至少是为了让对方的父母明白:你们家女儿去了男方家里不至于受苦。
彩礼变得面目可憎,那是因为很多人选择性的忘记了彩礼它原本最朴素的本质,而紧紧的抓着那个利己的表象。
@窥视人性的黑山 彩礼的意义,是两个家庭帮助成立一个新生家庭。而不是一个家庭对另外一个家庭的扶贫。

我们从大家的见解中不难看出,从古到今,彩礼的意义性大于它的物质性,更多的像是一种契约的建立,本质还是双方家庭为了祝福两个新人的一种形式。

图片来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当然,对于彩礼也有不少人持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婚姻的本质就是一场豪赌,为了将损失降到最低,高彩礼是很有必要的,那些高彩礼的未必不幸福,反而还特别幸福,因为男方家会因为彩礼重视女方,任何家庭矛盾都会因为一旦离婚损失较大能自我克制”。

其实这也为我们打开了一种新的看待彩礼的方式,那便是用经济学去看婚姻,那既然能用经济学去看,是不是社会学,伦理学都可以,所以到底哪个更应该被我们支持,我觉得见仁见智吧。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说出你对当今“高价彩礼”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