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焘,鲜卑族,北魏第三位皇帝,称得上是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先扫夏国,继灭北燕,后平北凉。屡次出兵柔然、高车,使西域诸族及东北契丹等遣使朝贡。拓跋焘用了十五年时间统一北方各族,结束了十六国时的割据局面,与南方刘宋政权对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450年,拓跋焘也想要学苻坚一统天下,亲自率步骑10万南下攻宋。拓跋焘的铁骑大军让南顿、颍川两郡太守闻风而逃,北魏军来到刘宋的地盘简直如入无人之境,拓跋焘兵锋直指豫州要地悬瓠城。

时任豫州刺史叫刘铄,被封南平王,是刘宋当朝皇帝刘义隆的第四个儿子。但刘铄人并不在悬瓠,而是身在寿阳。听说魏军入侵,他急忙派手下参军陈宪前往悬瓠守城。

陈宪,一个并不知名的小小参军,一个即使是后来打了大胜仗也没被史书列传的小人物,竟然在这悬瓠城中大败北魏十万大军,给一心想要饮马长江的拓跋焘当头一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宪接到命令代王守城,于是马不停蹄赶到悬瓠。他前脚刚进城,北魏十万大军后脚就开始围城。陈宪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魏军将悬瓠围了一圈又一圈,心中惊惧万分。然而更令他感到绝望的是城中守军竟然还不到一千人,陈宪此时也只能听天由命硬着头皮守城了。

拓跋焘一声令下,北魏军队开始昼夜攻城,而刘宋守军也全力死守。北魏军队人多势众,但攻城却并不顺利,云梯等工具几乎全部被宋军摧毁。拓跋焘于是下令修建很多比城墙还高的塔楼,魏军站在塔楼上居高临下朝城中射箭,城中箭如雨下。城中百姓没有挡箭盾牌,连外出取水都要先拆掉门板扛在背上防箭。取水回家时,门板已经被射成刺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拓跋焘见高塔不管用,又下令造冲城车。魏军在冲城车上绑好铁链,铁链的另一端是用铜铸的大钩子,然后将钩子抛到低矮的城墙上钩住,最后用车使劲拉倒城墙。陈宪见魏军拉坏了几处城墙,于是赶紧发动兵民再在城内重新修建一堵内墙,并设置大量木栅。这样一来,即使外墙全被摧毁,魏军面对的将又是一堵新起的城墙。

北魏军队久攻不下,身心俱疲,身为主帅的拓跋焘更是怒不可遏,他要亲自到城下指挥攻城。拓跋焘想用最原始的办法攻进城内,那就是人海战术。他让几万士兵背土、填沟、垒山,又让另外几万士兵沿着土丘攀爬登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宪丝毫不敢怠慢,亲自站在城墙上组织防守。宋军见陈宪视死如归,统统被他感染,全部以一当百,大杀魏军。北魏士兵的尸体堆满城下,他们冲锋时甚至踩着队友的尸体爬上城墙与宋军肉搏,但都遭到宋军顽强抵抗,始终不能破城。双方厮杀了一天一夜,北魏军队死亡超过万人,而守城的士兵和百姓也死亡过半。

刘宋皇帝听闻悬瓠城万分危急,急忙派万人驰援。拓跋焘连续围攻悬瓠四十二天也没有破城,反而损兵折将几万人。一听闻援兵赶来,他担心进退两难,于是果断下令撤围,全军北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悬瓠之战可以说让陈宪声名远扬,他不久就被提拔为龙骧将军,兼汝南和新蔡两郡太守。如此擅长守城的陈宪本应该受到朝廷更多重用,然而不知什么原因,此人却从此没再出现于史书之中。

而对于拓跋焘来说,悬瓠之战堪称是他一生的耻辱,最大的败仗。十万铁骑竟然被一千人的守军大败,不仅伤亡数万人,更是让他饮马长江的美梦被浇了一盆冷水。北魏崔浩等人在遍写魏史时都不忍心提及此次惨败,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车驾遂征悬瓠”,一笔而过。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魏书》、《宋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