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50年,北魏皇帝拓跋焘亲率步骑十万南侵刘宋王朝。北魏军队一路势如破竹,但在豫州要地悬瓠城遭到了守城将领陈宪的强烈阻击。悬瓠城的守军不满千人,但却个个以一当百。北魏军队昼夜不停攻城42天不仅无法破城,甚至还死伤数万士兵,拓跋焘无奈放弃南侵,引军北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宋皇帝刘义隆认为北魏军队的士气已经遭到严重打击,竟做起了“封狼居胥”的美梦,于是举国北伐。刘宋军队兵分多路,大举进攻北魏州郡,前锋王玄谟的部队直达滑台城下。

王玄谟昏聩无能,包围滑台数月之久竟不下令攻城,士气因此低落。拓跋焘亲自引兵救援滑台,将宋军打得落荒而逃,辎重尽失。

王玄谟的兵败引发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各路宋军军心受挫,全都无心北上。而拓跋焘的北魏军队却像卷铺盖一样发动了全面反攻,宋军损兵折将,节节败退。北魏军队兵分多路南下,由于魏军不带粮草辎重,全靠沿途劫掠城池,因此行军速度远超宋军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到一个月时间,北魏各路大军全部到达长江北岸,拓跋焘终于实现了“饮马长江边”的夙愿。刘宋皇帝刘义隆竟然想用一些下三滥阴招阻挡北魏军队前进。一是悬赏刺客刺杀拓跋焘和他的高级官员,二是命人在村庄里面放置毒酒,企图毒死四处劫掠的魏军。可惜最终一无所成。

由于水土不服,拓跋焘倒是从来不喝南方江水,他喝的水都是用牛马从河北运送而来。然而数十万士兵却不可能带水南下,因此北魏军中多染疾疫,死亡人数与日俱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拓跋焘进退两难,只能主动示好刘义隆,为自己找个台阶撤军。他向刘义隆赠送名马作为礼物,而刘义隆本来就正在为魏军南下发愁,既然对方示好,那就乐得听从。于是他也回赠了拓跋焘美酒、美食和橘柑等江南特产。而这一次,刘义隆竟然没有想到在酒中下毒。两军就这样默契地达成了和解,魏军将周边城池村落劫掠一番后拔营北归。

由于没带粮草,因此回师途中必须要劫掠那些还没被攻陷的刘宋城池以补充军粮。拓跋焘将眼光投向了盱眙城。盱眙城中的守将沈璞手下只有两千精兵,加上投奔而来的臧质的七百残兵,城中合计只有不到三千守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拓跋焘与众将领在军营中饮酒作乐,喝至半醉,不料军中美酒告罄,煞是扫兴。于是遣使入城向臧质索要美酒佳肴犒军,臧质毫不吝啬,全部照给。拓跋焘将臧质送来的美酒开封后倒入碗中一饮而尽。慢着,这是什么酒?味道怎么这么奇怪?

众人看着拓跋焘皱眉撇嘴的表情都很诧异,难道酒水有毒?于是纷纷凑上前查验酒水,却突然闻到一大股尿骚味儿扑鼻而来。没错,这不是美酒,而是臧质往酒坛子里面撒的尿!臧质也太不讲武德了。

当天夜里,北魏大军全力进攻盱眙城。魏军一面开采土石填平城下壕沟,一面修筑浮桥断绝盱眙水陆交通。拓跋焘写信给臧质,说替他攻城的都是丁零、羌、氐、胡等外族,就算臧质将他们全部杀光他也不会心痛。而臧质也回了封信,信中毫不客气地臭骂了拓跋焘一顿,最后还不忘往拓跋焘的伤疤上撒盐,说要是军中美酒不够或者粮食不够,尽管开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拓跋焘被气得全身发抖,他下令为臧质专门制作一张铁床,在铁床上安装无数锋利的尖刺。拓跋焘对魏军说:“破城得质,当坐之此上。”魏军又制造了巨大的冲城车,在冲城车上绑好铁链,铁链的另一端是用铜铸的大钩子。将钩子抛到低矮的城墙上钩住,最后用车使劲拉倒城墙。

臧质看魏军将大钩抛上城墙,于是将计就计。他让人用绳索绑住铁钩后固定在城内的巨石上,城外的冲城车无论怎么拉,就是纹丝不动。到了夜间,臧质派人坐进木桶中,再将木桶顺着铁链滑到车上,士兵们将冲城车破坏殆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拓跋焘怒上加怒,再次用上了悬瓠之战中的人海战术。然而结局就跟上次一模一样,好似上天注定,魏军死伤万人,尸体堆积得和城墙差不多高,却就是无法破城。史载“魏人乃肉搏登城,杀伤万计,尸与城平”。

拓跋焘上次攻打悬瓠42天最终无功而返,而这次强攻盱眙30来天同样一无所获。也许真的是上天注定他不能灭宋,拓跋焘渐渐有些玩腻了。城下尸体堆积如山,根本无法清理,因此臭气熏天,军中渐渐染上很多疫病。拓跋焘已经没有多余的选择,只能摧毁攻城器械后全军含恨回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师途中,拓跋焘将心中怒气全部出在沿途百姓身上。魏军一路上杀掠百姓不可胜计,从南到北,路上尽是残肢断脚,魏军甚至将婴儿挂在长矛之上盘舞为戏。史载“所过郡县,赤地无馀”。

此战之前,刘宋和北魏享受了近二十年的和平对峙,两国政治经济都获得巨大发展。然而此战过后,刘宋王朝元气大伤,史载“自是邑里萧条,元嘉之政衰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拓跋焘而言,两次南下无功而返,甚至都是带着莫大的耻辱班师回朝。北魏的史官对于他在盱眙之战中的耻辱同样只字不提,只是以一句“盱眙守将臧质闭门拒守”而一笔带过。当然,对于哪个皇帝而言,痛饮别人尿水都是极其耻辱的事情,谁愿意别人知道呢?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宋书》、《魏书》、《南北朝通俗演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