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还是干活开心
清早,下雨了。
正埋头踩着缝纫机的阿萍慌了,赶忙给老妈打电话,她想叫老妈别过来了上工了,可是老妈的电话打不通。
阿萍夫妻俩是为一家制衣厂加工服装的,一年365天,倒有360天起五更睡半夜,吃喝拉撒也得争分夺秒。因此,阿萍很需要有人做个下手。这下手,原本是自家老妈包揽的。一年前,老妈摔断了小腿腓骨,阿萍请了邻居阿婆帮忙,不料想那位阿婆突然离世了。年末,服装或特别的忙,阿萍着急,于是打电话试探老妈。那次老妈道士马上接听,说:“我在家呢,正想去左邻右舍家转转,散散心,我不想拼老命了。”
那阵子正值年末,阿萍夫妻俩连轴转,实在忙不过来了,她央求老妈:“过来住几天,帮我烧顿饭。”老妈过来了,见着女儿女婿忙得吃饭也顾不上,心疼,因此不但帮着烧饭,还坐下来锁纽扣、剪线头、叠衣服……不过老妈申明:“你们拼命,我可得保老命,我只住两夜三个白天,后天就回家,我眼不见为净。”是啊,拖累老妈不好,让她回去吧。可是阿萍没有想到,回家住了两夜过了一整天的老妈,隔天的大清早又走进了车间。车间里灯火通明,女儿女婿嚓嚓飞转的缝纫机前忙活,半成品的服装已经堆成了两座高高的小山。
“要钱不要命。”老妈一边骂骂咧咧,一边解开一个包裹,拎出馅饼、豆浆放在女儿女婿的缝纫机前,“吃早饭吧,还热着呢。”
傍晚老妈翻身坐上小三轮,回头对阿萍说:“我早出晚归,明早再来。”
“妈,你吃得消吗?”
“剪个线头什么的,还可以笃定着!”
今天下雨,老妈还要来,真过意不起。阿萍担心着,跑出车间门口,撞上了老妈的小三轮。老妈擦去滴滴答答的雨水,说:“阿萍,你吃早饭吧,我还是来你家干活动动手,又热闹又开心!。”
2.“广告”
讲一个高德康干个体户时候出门做裁缝的故事。
那时,高德康才20岁。走出白茆中学的校门后,回乡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譬如喂猪,养牛,开拖拉机,桩桩生活都干过,样样苦头都吃过。渐渐地,小年轻高德康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一门手艺,是农村青年人最明智的选择。高家人三代做裁缝,父亲高小龙的裁缝手艺全村首屈一指,所以高德康决定:跟父亲学裁缝。下了决心,卯足干劲,再加上有着上好的遗传基因,使得才做了一年裁缝的高德康,已经是和父亲高小龙难分伯仲的高手裁缝师傅了!
一天,高德康挑上缝纫机,穿过田间小路走上大道,来到了白茆镇做生意。父子俩的生意都做到白茆镇了,这是好兆头,一定要好好干,争取更大的发展。高德康这样想着,一清早上了白茆,跳着缝纫机走在白茆镇的石板街道上。虽然是按日头算工钱,但是高德康诚实做事,上工比别人家都早。真本事加上勤力苦干,相信一定能够在白茆打开局面。
“哎哟喂,不好,”一家门口蹦出了一个小男孩,匆匆走路的高德康急忙收住脚步,还好,扁担头上晃荡的缝纫机头没有撞着小孩子。高德康对后面夹着讲义的“眼镜”说,“老师,差点儿撞了你家孩子,对不起!”
“不不不,是我儿子顽皮,我该向你说声对不起。小师傅,你上工这么早?”老师抬起手腕看看手表,疑惑地问:“出门做也计件吗?”
高德康告诉老师:“一天一个工,一个价。”
“噢——”老师留下一声长长的感叹,拉着孩子去学校了。高德康也在东家咔嚓咔嚓开始了忙碌。然而,老师的一声感叹,深深地回响在高德康的脑海里。高德康想:“那位老师虽然赞赏我的诚实勤恳,但是似乎并不相信我的手艺。”
无巧不成书,高德康今天做衣服的东家,就是那位老师的斜对门街坊。中午,老师回家吃饭时候顺便送东家的孩子回家,在两人再一次见面时,高德康对东家说:“你的裤子我可以在20分钟以内完成,要不要让这位老师见证一下。”
于是,老师看着手表,眼盯着高德康一阵咔嚓咔嚓的裁剪和嚓嚓嚓嚓的缝纫机转动,不到20分钟,一条女式新裤子告竣,女主人试穿后满意得连声喊:“好好好。”事后,那老师逢人便说:“街坊家请的小裁缝,手艺十分了得!”口口相传,高德康在白茆镇上的生意,一时间忙得应接不暇。
后来,高德康的事业做大了,依然感慨地说:“事业成功要有本事,要肯吃苦,要学会抓住时机做宣传,做广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