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在离儿子服兵役千里之外的苏州枫桥,母亲李龙妹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坐床头,静静地翻看着儿子从小到大时候的照片。久久凝视照片中身着绿色军装的儿子,深深的思念总能让这位年过半百的母亲潸然泪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庭历经磨难。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不会懂得生活举步维艰是什么处境。李龙妹的人生可以用多磨难来形容,丈夫去世后,一个人拉扯两个未成年正在读书的孩子,经济的困难和内心的无助可想而知,家里所有的担子都压在了这个柔弱的女人身上。当地社区考虑李龙妹家的特殊情况为他们一家办理低保,这让当时处于精神崩溃边缘的李龙妹一家得到了及时的帮助。她在心里默默许下愿望,有生之年一定要用自己力量回馈政府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送子参军报国。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女儿已出嫁,儿子也毕了业,身上的担子终于轻松了点。“儿子长大了,我要把他交给国家。”怀着这样的念头,她在征询了儿子的意见后,母子两袒露了心声,想法是一致的。李龙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儿子胡征博去报名参军入伍。胡征博说:“母亲半辈子不易,我想去当兵能让母亲高兴。”在社区征兵宣传报名期间,李龙妹向东浜社区征兵点表达了想送儿子参军的想法,通过社区征兵点的协助为胡征博报了名。经过一轮轮的筛选,体检、政审也顺利通过,收到入伍通知书的那天,李龙妹在乡邻面前说起自己儿子要去部队当兵的事很骄傲,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当儿子真正换上崭新的迷彩服,胸前戴上“参军光荣”的大红花坐上送兵车时,离别时刻儿子还是担心独自在家的母亲,李龙妹看出他的顾虑,坚定的对他说:“去吧!不要担心我,到部队后要安心军营,刻苦训练,掌握本领,好好干为家乡争光”。列车启动的瞬间,一身戎装的儿子向前来送行的母亲深情的敬了一个军礼!李龙妹忍住了就要流出的泪水,向儿子报以灿烂的一笑,轻轻地向儿子挥手告别。胡征博不知道的是在他毕业后,母亲就向社区要求中止低保待遇,要强的她选择做住家保姆在经济上实现自给自足。

做好稳固后方。在部队,胡征博训练很刻苦,成长进步很快,义务兵两年专业成绩全优,胡征博在服役期间表现很优秀。两年军旅生涯也很快结束了,他所在部队征询他本人是否愿意继续留队。虽然胡征博也想留队,但想到家里的情况,他还是鼓起勇气向母亲表达了想回家乡的想法。李龙妹对儿子语重心长说:“军人就是要不怕苦,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只有那些能够克服困难,不畏艰险的人,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家里的经济困难会有办法解决的,部队需要你就安心留队吧”。有了母亲的支持,胡征博立刻向所在部队递交了继续留队的申请,部队批准他转改军士后,还安排他去学了驾驶,他成了连队一专多能的专业骨干。去年,胡征博自己也做了爸爸,刚出生的女儿正赶上疫情形势复杂,他实在不放心妻子和刚出生的女儿。母亲李龙妹说:“你放心归队吧,保家卫国,建功军营、实现理想,这个家有我!”谈起母亲这些年吃的苦,胡征博红了眼眶,他说:“母亲是我坚实大后方,我唯有刻苦训练、让一张张喜报送到家乡报答母亲。”

“部队是个大熔炉、大学校,能够锻炼人。部队对我孩子照顾和培养,孩子无论从思想上还是生活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儿子经历了部队的洗礼和磨练,变得更加的成熟和孝顺,我打心眼里高兴。我希望孩子能长期留在部队,为国家、为部队、为人民尽自己应尽的一份力,”李龙妹认真的说到。胡征博能够安心留在部队,心甘情愿地服务于国防建设,得益于母亲的大力支持和理解,军功章上有军人的贡献,更有军属们不为人知的心血付出。(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