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湖南人,一生嗜辣。来自毛主席家乡,以湘菜口味为基础的毛家饭店,如今在全国已有几百家连锁店。

这家饭店的创始人,是毛主席的远亲汤瑞仁。她比毛主席小三十七岁,辈分却比毛主席高两辈。新中国建立后毛主席第一次回家乡,汤瑞仁荣幸地出现在和毛主席的合影中。

1927年初,毛主席以国民党候补中执委的身份回到故乡韶山,考察农民运动。这时毛主席已经感到大变局即将来临。

离开故乡的时候,故旧、乡亲问毛主席什么时候再回来,毛主席回答说:“……如果三四十年革命还不成功,我毛润之就决不回韶山!”

二十二年后革命取得成功,1959年6月,毛主席重回韶山。弹指一挥间,已过三十二年,韶山走出来的毛主席,改变了中国,韶山的乡亲都盼望着再次见到毛主席。

百忙之中,毛主席还是挤出时间,在韶山呆了两天三夜。毛主席是很重情的人,故乡有太多的记忆,值得去追寻。

这次回乡,毛主席是借武汉考察之便。回乡前,毛主席特意嘱咐时任公安部长罗瑞卿,不要派部队保卫。毛主席向来喜欢和群众真实接触,何况是在自己的家乡。有了部队,就没有回家的感觉。

几十年后重回韶山,毛主席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给父母扫墓。毛主席和母亲感情极深,毛主席母亲病重住长沙湘雅医院时,毛主席去探病,向母亲请求,希望母亲临终时允许自己不在身边。毛主席的母亲了解自己的儿子,答应了毛主席的请求。

毛主席6月25日下午五点过入住韶山招待所,和在北京接见过的招待所所长寒暄两句后,就让招待所所长去把“山神”请来。

“山神”和土地爷的意思一样,就是韶山冲的领导。韶山公社党委书记当时是毛继生。按辈分说,毛继生是毛主席的族叔父,1954年,应邀到北戴河见过毛主席。

那次毛主席就说过要回韶山看看,得知毛主席真的回来了,毛继生整个人都兴奋起来,飞快赶到招待所。

毛主席一来就找毛继生,是要请他帮忙操持宴请家乡父老乡亲的事。毛主席告诉毛继生,主要宴请四类人:老表和堂兄弟;韶山的烈属;韶山以前的地下党员;韶山以前的赤卫队员和农协会员。费用毛主席让毛继生找李银桥,从毛主席的稿费中出。

晚上毛主席在招待所,出席回乡唯一比较官方的活动,和当地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了解韶山生产等各方面情况。这次毛主席回来不是考察,主要就是为了怀旧,接下来就都是乡情浓浓的活动。

第二天凌晨五点过,毛主席就出门信步往父母的墓地走去。毛主席扫墓没有提前说,身边李银桥等随行人员都不知道毛主席要去哪里,还是毛继生悄悄告诉大家,毛主席走的方向,是毛主席父母的墓地。

随行人员事先不知道,没有任何准备。到了毛主席父母坟前,善解人意的随行人员折了些松枝递给毛主席。毛主席把松枝敬在父母坟前,然后对着父母的坟三鞠躬。

毛主席扫墓就这样简单,父母的生养、教导之恩,毛主席铭记于心,不注重外在的形式。一旁的毛继生征求毛主席的意见,要不要把土墓改成石墓。毛主席表示没有必要,只请乡亲每年清明,能帮忙给父母的坟培些新土。

从父母的墓地走下来,毛主席发现一处树林中冒起青烟。这时才清早六点过,树林冒青烟是谁在干什么,毛主席饶有兴味的走过去想看个究竟。

汤瑞仁很幸运,她在树林边烧枯枝败叶取草灰。这天清早,汤瑞仁想起在这片树林取草灰,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了正确的事。青烟引来毛主席,让她得到一次和毛主席聊家常的机会。

毛主席到韶山的消息昨晚就传开了,汤瑞仁看到毛主席一行走过来,哪里还顾得上草灰,抱起放在地上的孩子就惊喜地大喊:毛主席来了!

这才是回乡的感觉,要是派了部队来,和乡亲只能正式会见,没有这种生活场景下的偶遇。

树林离毛主席故居很近,在这个屋场中,汤瑞仁家和毛主席家,只有一墙之隔。听到喊声,乡亲们都赶了过来,把毛主席迎进汤瑞仁家的堂屋。

毛主席进屋四周一看,马上说这是发小毛福原的家,儿时的记忆毛主席历历在目。大队支书毛迪秋没想到毛主席记忆这样好,三十多年没回乡,还能清清楚楚记得屋场各家的位置。他指着汤瑞仁对毛主席说:“她就是毛福原的儿媳妇。”

毛主席一听就转过头,面带笑容看着汤瑞仁和蔼地问到:“你娘家在哪里?姓什么。”汤瑞仁回答自己娘家在如意亭,姓汤。

老韶山就是老韶山,毛主席一听姓汤,不容质疑地说,如意亭没有姓汤的。

果然被毛主席说中,汤瑞仁向毛主席解释,她是小时候和母亲一起,从宁乡逃难到如意亭。汤瑞仁1930年才出生,她们母女到如意亭毛主席当然不知道,这才对如意亭冒出汤姓感到奇怪。

逃难到如意亭,再嫁到毛主席故居隔壁,也为汤瑞仁种下了她没有想到的人生。

接下来,毛主席问起汤瑞仁的丈夫,发小的儿子毛主席还是很关心。汤瑞仁告诉毛主席,她丈夫叫毛凯清,她十四岁嫁过来,三年后丈夫就和弟弟加入了解放军。

后来丈夫在抗美援朝中立了功,1955年回了次韶山,就去了东北当教官。毛主席听了很欣慰,开玩笑说汤瑞仁还是军官太太,然后称赞汤瑞仁有个优秀的丈夫。

聊完汤瑞仁的丈夫,毛主席又慈祥地把她儿子抱到自己怀里。汤瑞仁急忙让儿子叫毛主席“公公”,毛主席制止说:“按辈分你是我姑祖,小家伙算起来还是我“满叔”。”

毛主席尊重农村的习惯,正式叫辈分不能乱。想起来汤瑞仁的公公毛福原,就该是毛主席的祖父辈。而毛福原又是毛主席的发小,毛主席当年和几个发小玩耍时,可不会按辈分叫他,而是叫他的外号“神六花”。

这个屋场还有两个发小,外号“土地老倌”和“四道士”,其中一个叫毛福村,也该是毛主席的祖父辈。

孩童时期几人不知道在玩什么,玩出这些玄幻名字。那时谁会想到,玩伴中的一人,会成为改天换地的伟人。

知道毛福原已经去世,毛主席有些黯然,正想着问“土地老倌”和“四道士”的情况,毛福原的儿子、汤瑞仁的夫家兄长毛霞生就回来了。

他正在水田里干活,听到毛主席到了他家,一口气就冲回了家。赤足上还沾满泥巴,毛霞生本色出现在毛主席面前。

见到毛主席,毛霞生激动得不得了,紧张得不得了。虽说他是爷爷辈,可面前的是毛主席,他连韶山冲都没有出过几次,怎么能不紧张。搬把小竹椅坐在毛主席旁边,毛霞生只管憨笑,不知道该说什么。

毛主席掏根烟递给毛霞生,还帮他点火,以此缓解他的紧张。可他哆嗦着总点不燃。毛主席可是暖场的高手,见状亲切地对毛霞生说“不要紧张,自己人。我小时候常来你家,我还抱过你。你呢,还尿湿过我的裤子。”

在众人的哈哈大笑中,毛霞生放松下来。对啊,都是自家人,爷爷辈还把毛主席尿湿,这种糗都出了还有什么可紧张的。抽着毛主席递的烟,毛霞生愉快地和毛主席聊了起来。

随行记者这时候拍下张照片,照片最农家,毛主席坐的是小凳,给毛主席上的茶,用的是瓷碗。

汤瑞仁抱着孩子笑容满面地站在一旁,注视着谈笑风生的毛主席。这是她一生都不会忘记的幸福时刻,这一刻多年之后,也为她带来了改变人生的机遇。

交谈中,毛霞生告诉毛主席,“土地老倌”和“四道士”也去世了。毛主席很遗憾,还有启蒙老师的儿子,毛主席私塾的同学邹普勋,这次回来也见不到了。这些发小全都离去,毛主席有种成长记忆再无人共享的寂寞。

出了汤瑞仁家,毛主席来到一墙之隔的故居。故居的一切,没有多大变动,神龛上仍然供着牌位和观音。

国民党多次派人到韶山清乡,想抄毛主席的家。一位叫李南华的邻居总是挺身而出,规劝清乡的人不要破坏毛主席的故居。

李南华是毛主席家的佃农和邻居,比毛主席大二十岁。毛主席在韶山时,时常教毛主席做农活。毛主席曾和母亲联手“败家”,瞒着父亲免了李南华的田租,还制造出收到田租的假象骗过了父亲。

1921年毛主席回家过年时,手头紧张借了五十大洋过年钱,还匀出二十大洋给李南华过年,并且不要他归还。李南华一直记着毛主席的情义,才不顾危险站出来保护毛主席的故居。

在父母的房间,毛主席看到父母的照片眼里蒙上了水雾。一走就是三十二年,在父母的房里见到父母的照片,毛主席如回到父母身边,心里顿时涌动着满满的亲情。

毛主席对周围的说,他的母亲就是脖子上长了个包,穿眼了,放在现在完全可以医治。四十年过后,想着自己的母亲五十三岁不到就去世,毛主席还是不能完全释怀。

在自己的居室,毛主席惊喜的看到,墙上挂着他们兄弟三个和母亲的合影。他用韶山方言问:“咯是从哪里拱出来的?”

毛家三兄弟与母亲文七妹。从右往左依次为:毛主席、文七妹、毛泽民、毛泽覃

管理故居的工作人员告诉毛主席,是从唐家圫得到的。唐家圫是毛主席外婆家,毛主席和外婆、舅舅和几个表兄弟关系都很好,这次回韶山,还专门安排要和唐家圫亲戚一起吃个饭。

看着照片上的自己,毛主席说和现在一点都不像。这张照片上的毛主席,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毛主席,容貌确实判若两人,也许就如毛主席的一句诗:“换了人间”。

离开故居,毛主席参观了韶山小学,和孩子们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下午毛主席心情不错,去韶山水库游了会儿泳。晚上和韶山乡亲的宴会开始,说是宴会,五十多个人八桌,每桌也就四菜一汤加一瓶白酒。

当时四菜一汤已经是很不错的标准。心中忘不了发小,毛主席还特意让毛继生把邹普勋的两个儿子也加进了邀请名单。第二天请唐家圫的亲戚吃了午饭后,毛主席离开了韶山。

1966年,毛主席又回过一次韶山,在滴水洞住了十二天,此后就再也没有回过韶山。他临终前一直想回到家乡,他还对人说,要将自己的骨灰放在滴水洞里。可惜最终都未能实现。

汤瑞仁时常会想起她和毛主席拉家常的情景,教育儿子要记住毛主席的的话。毛主席抱着她儿子说过,她儿子是革命军人的后代,以后要当解放军。

他儿子14岁的时候,就满怀激情参了军。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时,儿子写信给她,说已要求上前线,会争取立功不给毛主席家乡丢脸。

收到信汤瑞仁几乎一夜白了头,她为儿子骄傲,更为儿子担忧。遇到战争,不知有多少母亲会陷入这样的纠结。

汤瑞仁这样的家庭环境,以及她一直在家务农的生活经历,很难想象她会去经商。然而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韶山,还是让汤瑞仁动了心。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一天,她在家里提起深圳搞改革,国家鼓励经商的事,向丈夫和孩子们试探。丈夫察觉到她的心思,不容商量地对她说,如果她敢经商走资本主义道路,就不要再进家门。

汤瑞仁是个行动派,没有因为丈夫的反对,放弃心里的想法,她是一个扛得住压力的人。

幼年她和母亲讨饭,逃难大如意亭,14岁被花轿抬到韶山时,穿的短裤都是将就用破上衣做的,吃不起饭的日子她永远记得。

结婚三年,丈夫就参加了解放军,去了朝鲜战场。她一个女人回家,既要照顾卧病在床的公婆,又要做繁重的农活,这些都没有让她觉得有多苦。比起流浪讨饭,这样的生活已经让她很有安全感。

为了换点钱买油盐和日常生活品,她一人可以推一车两百多斤重的柴禾,沿着崎岖的山路,拉到二十里外的集市上去卖。

解放以后,她家分到四亩地,公婆卧病,丈夫在外,种地只有她一人。种不过来怎么办,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什么商业培训书,有她也看不懂,她只知道有了田,就总有办法种。

她找到和她情况类似的几个妇女,大家把农具、种子等集中起来,互帮互助,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都把分到的田,种得不比有青壮年男劳力的人家差。不知道什么叫组织、管理,汤瑞仁已经干了组织、管理的事。

几个姐妹还把经验向其他的妇女推介,不久韶山就出现了三百多个妇女互助组。

丈夫常年不在家,家里的事她一个人扛惯了,让她养成了独立自主的性格。毛主席嘱咐她要搞好生产,经商也是生产有什么不可以,她要试一试。

那时韶山已经有了很多私人性质的游客,可是还没有什么服务提供给游客,汤瑞仁就想从为毛主席的客人服务入手。

她第一次做生意,投资一元七毛钱,买了些绿豆和白糖,用自家大米熬了两桶绿豆粥挑出去卖,总投资不超过两元钱。

第一次做生意她跟做贼一样,她觉得自己没有错,可这里毕竟是毛主席的故乡,做生意别人会怎么想,她心里非常忐忑。能挑着担子出门,汤瑞仁已经很了不起了。

那可是八十年代初,在韶山这样红色而封闭的地方,汤瑞仁能有做生意的意识和勇气,真不愧是直接受过毛主席教导。

挑着绿豆粥,汤瑞仁不好意思在村子里面卖,要是乡亲看到她不知道该怎么说。把绿豆粥摆在村口,她人却躲在一棵树后,看到熟人说不定她会丢下挑子直接开跑。

有游客看到过来问绿豆粥卖不卖,她鼓起勇气说:“卖”。喝完粥,游客问价钱。那时做生意的少,还不存在旅游区乱象,游客消费完问价没问题。

对啊,卖东西都要定价,可汤瑞仁居然被问住了。第一次做生意她居然连该卖多少钱都忘了去想。她跟游客实话实说,让游客看着给。想着收毛主席客人的钱,她有点心虚,赶忙加一句:“不给也可以。”

不给?白吃毛主席乡亲的东西,让毛主席的乡亲白劳动,那怎么算是毛主席的客人。没有游客不给钱,第一次做生意,汤瑞仁创下了五元钱营业额的业绩。除去成本,利润至少有三元。

当时二线城市一个工程师的月薪大概五十多元,就按第一天的营业额,汤瑞仁一月也有九十元的净利。对韶山那样的农村来说,这绝对是高得吓人的收入。

有了这个开局,汤瑞仁没有收手的道理。很快她克服了心理障碍,生意开始做得光明正大,除了卖绿豆粥,还卖一些纪念品,童叟无欺,赚的都是良心钱。

有了生财之道,汤瑞仁主动分享给乡亲,愿意做生意的,她一心一意传授经验。对质疑毛主席家乡人做生意声音,她也不气恼,只是坚信她为来韶山的客人服务,获取应有的报酬,没有丢毛主席的脸。

才过三年, 汤瑞仁就成了万元户,那个时候万元户在大城市,都有着富豪的光环。有了资金,汤瑞仁也有了更大的主意。

毛主席的故事中,不少地方提到毛主席的口味、喜欢吃的菜,如果在毛主席故居旁边开一家饭庄,让游客品尝毛主席喜欢吃的菜,更能增强游客的体验感。

想到这个项目,汤瑞仁觉得这就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她家老屋和毛主席故居一墙之隔,她家里、毛霞生夫妇、还有她和儿子都出现在毛主席回韶山的著名照片中。

她和毛霞生都和毛主席有不少交流,这些都是饭庄独一无二的资源和话题,而且她的湘味家常菜做得很地道,是毛主席爱吃的那种。具备这些条件不开这个饭庄,简直对不起来韶山的游客。

心动不如行动,主意已定,1987年的妇女节,“毛家饭店”在汤瑞仁的老屋开业了,妇女能顶半边天,毛家媳妇要大展宏图。

和毛主席的合影,挂在饭店正中,红烧肉、火培鱼、豆豉炒辣椒,这些毛主席爱吃的菜,做得味道正宗,生意没多久就火爆起来。

很长一段时间,毛主席爱吃的红烧肉,毛家饭店加量不加价,尽显毛主席乡亲的好客之情。不过毛家饭店一直有个条款,有不敬的言论恕不接待。

毛主席的乡亲,在毛主席的家乡亮出态度,谁能说什么。为维护这个规定,汤瑞仁还不惜退款,掀过顾客的桌子。

“毛家饭店”发展到2008年,在全国已经拥有三百多个连锁店,提供了两万多个就业机会,共计上缴利税数亿元。汤瑞仁超额实现了毛主席让她搞好生产,支援国家建设的嘱托,她自己也创下过亿身价。

富起来的汤瑞仁,始终受到毛主席为人民服务情怀的影响,她开始做慈善,每次哪里有灾难她就往哪里捐钱。

不仅如此,她还资助了上千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收养了上百名孤儿,并且,她时常去慰问帮助那些退役的战士,以及烈士的家属们。

从乞丐到亿万身家,汤瑞仁奉献的能力冲出了韶山冲。她有幸嫁到韶山,有幸遇到毛主席。如果毛主席知道她的成就,也会为她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