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发小,没什么文化,在商场打拼,似乎也用不上文化。
一日,在淄博一家餐厅聚餐,他忽然说了一句管仲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
不像他的风格呀!我纳闷,啥时候这么有文化了?他指指墙,我一看,大悟——墙上写着呢!毕竟这是一家齐文化主题餐厅。
他随后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没钱的时候,觉得钱好;钱多了,觉得还是文化好。”
给我的感觉是:他被浓厚的文化氛围“融”进去了。
如果周围充满了文化气息,一个人即便仅仅是从“避免被孤立”的角度,也会努力去融入这种氛围。
山东的文化两创,一直在努力,一直在探索。无论是文化体验廊道,还是红红火火的山东手造,似乎都在努力追寻一种结果。这种结果,既是“两创”本身,也是“两创”的“标的”。
这个“标的”是什么?“两创”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有没有一种直观的方式,能把这个结果呈现出来?
我发小的表现,让我悟出了什么。
山东文化“两创”,正在努力追寻一种融合。
所谓融合,就是实现各种文化功能的叠加,让各种文化元素不是“麻袋装土豆”般装在一起,而是要产生化学反应,让平面的文化变立体,让立体的文化融入风景、进入人心。
用白话来说就是,文化不仅仅是风景,还会“感动人”,会让俗人变成文化人,让坏人变成好人,让小人变成君子。“两创”改变的不仅仅是文化,它最终改变的,一定是人。这个“人”,可能是游客,也可能是市民、学生,各色人等。
所以“两创”不仅仅能给经济起到带动作用,更能对社会人心起到带动作用。文化两创,需要宏大的物质框架,但最终结果,是精神文明的弘扬和发展。
空间上,山东的文化在“融”。
比如2月10日启动的文化体验廊道建设:
建设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沿胶济铁路线“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打造“十大展示带”,文化体验廊道覆盖全省16个市、93个县(市、区)、1200多个乡镇(街道)、5万多个村(社区)、7000多万人口。
这个文化体验廊道,简单来说,就是把山东重要的文旅资源融合在一起。
以前,游客到山东,目的地往往比较单一,要么泰山,要么海边,不太容易串成线。
串不成线的结果是什么呢?单一。对山东的印象,太单一了。
有人只记住了海。有人只记住了煎饼。有人只记住了泰山。有人只记住了孔子故里。
然后,俺们山东人,就经常要应对各位外地宾朋“惊讶的大眼睛”:
“你说嘛呀?墨子竟然也是你们山东的?”
“你说嘛呀?鲁班竟然也是你们山东的?”
(拜托,他俩还是邻居)
“你说嘛呀?孙子竟然也是你们山东的?”
“你说嘛呀?诸葛亮、王羲之、颜真卿、房玄龄竟然都是你们山东的?”
串成线、连成“廊”的结果,是可以更全面地感受山东、体验山东。这是文化“两创”上的大手笔,更是很有气势的融合之举。
时间上,山东的文化也在“融”。
“空间”的融合,好理解;“时间”上如何融合?你不是在扯吧?
别着急。
“时间”上的融,一种是“让历史映照现实”,一种是“让现实关照传统”。
几乎所有的历史博物馆,都在“让历史映照现实”,实现古代和今人的跨时空对话。
通过数据库、大数据计算等手段,你甚至真的可以和古人“对上话”。
位于曲阜的孔子博物馆内,有一个模仿微信界面设计的“夫子答问”互动展区,游客通过触控屏幕,可以与孔子“穿越时空”对话。
(孔子博物馆“夫子答问”互动展区)
“让现实关照传统”,不是复古,而是让古代优秀的东西,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其中有精神层面的,比如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也有物质层面的,比如山东手造。
山东手造,这两年实在有点“火出圈”了。
它们为什么“火”?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它们往往具备唯一性,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无论潍坊风筝、济南微雕,还是鲁班锁,说出来都是响当当一块牌子。工业化浪潮中,它们很容易被市场淹没,可一旦站上“山东手造”的平台,它们就成了鲜活的“传统标志物”,带上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这种不可替代性,不是说它本身无法被机械取代,而在于它的历史感难以被取代。一旦没有了,历史感、传统感就没了。就像你的手腕戴惯了手镯,有一天丢了,心里就会“空落落”的一样。
传统让人有归属感,它就是那个避免你“心里空落落”的东西。
我们的生活需要保留下传统文化中美好的一面。纯粹的现代感、高度的工业化,结果是千篇一律,让人的心无所依存。
留住传统,就是给我们的心灵留一方空间,让我们可以在其中自由徜徉。
传统会涵养精神,精神会反哺物质。这就是良性循环。好比我那位发小,文化程度不高,但如今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人。环境会改变人。
所谓融合,最根本的,是精神层面的融合。山东这种融合,是以物质的“文化体验廊道”为基础,以精神的“好客山东”为翅膀,最终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山东关于文化两创的努力,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我想,它就是——融。
高金国,笔名高了高,高级编辑,著有《好父母养出好孩子——给家长的35堂教育思考课》《写给孩子的趣味中国历史(12册)》《少年读史记故事(3册)》《人生是一场修行》《唐朝那层窗户纸》《齐国那些事儿》等图书26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