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一段非常特别的时期,虽然国家没有大一统,但人民生活却相对和平稳定,且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获得了快速发展,那就是南北朝初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420年,宋武帝刘裕逼迫东晋皇帝禅位,在南方建立刘宋王朝。公元439年,北魏皇帝拓跋焘在灭亡了北凉、北燕、大夏等政权后,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南北朝正式开始形成对峙局面。

这一时期,一对南北天子各自推着自己国家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两人一个在北,一个在南;年龄相仿,命运相似;结局更是殊途同归,令人唏嘘。他们就是北魏皇帝拓跋焘和南宋皇帝刘义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拓跋焘,鲜卑族,出生于公元408年。公元423年,15岁的拓跋焘即位,成为北魏第三位皇帝。

刘义隆,汉族,出生于公元407年。公元424年,17岁的刘义隆即位,成为南宋第三位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拓跋焘称帝后,在良臣崔浩等人的辅佐下迅速统一北方各族。他在位期间,注重政治改革和经济发展,在文化上也大力推行汉族儒学。拓跋焘一方面下令创造文字、推行楷书;一方面大量任用汉族知识分子参政,目的是要用儒家学说统治百姓的思想,利用汉族知识分子的知识和经验治国安邦。

刘义隆也是一样,他在位期间甚至开创了自西汉“文景之治”后又一盛世时期,史称“元嘉之治”。这一时期内,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均得到较大的发展。谢灵运、刘义庆、裴松之、范晔、祖冲之等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名人都活跃在这个时代,《世说新语》、《后汉书》、《三国志注》等旷世名著全都诞生于这一时期,元嘉之治开创了魏晋以来最好的社会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崔浩是北魏三朝老臣,可以说是北魏能够统一北方的最大功臣。他屡次力排众议,判断时机,辅佐拓跋焘灭亡胡夏、北凉等国统一北方。然而最终却因为毫不隐讳地编写《国史》,将拓跋氏的丑恶事尽写书中而被拓跋焘诛九族。崔浩死后,北魏政局开始陷入内乱,拓跋焘时常后悔杀他。

檀道济也是宋的三朝老臣,更是刘宋朝开国元勋。刘义隆在位期间,檀道济曾率军攻打北魏,连战连捷,最终却因军粮耗尽前功尽弃。檀道济在朝中威望很高,刘义隆生病时听信弟弟谗言说檀道济不可控制,于是将他冤杀。后来北魏军队大举南侵时,刘义隆叹息道:“檀道济若在,岂使胡马至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450年,42岁的拓跋焘不甘心与刘宋分治天下,于是做起了“饮马长江边”的美梦。他亲率十万步骑兵分多路南下攻宋,却在豫州要地悬瓠城遭到宋军顽强阻击。拓跋焘原本信心满满想要一举杀到建康,然而十万人苦苦围攻只有千人守军的悬瓠城42天都没有成功突破,最终大败而归。

同年,43岁的刘义隆不甘心被魏军白白欺负,加上拓跋焘受挫于悬瓠城,于是刘义隆错误地认为自己有能力“封狼居胥”。他以弟弟刘义恭为北伐主帅,兵分四路大举伐魏。宋军前锋王玄谟在滑台被拓跋焘打败,魏军开始快速发动全面反攻。短短几十天,北魏军队全部集结在长江北岸的瓜步,却又因水土不服,感染疫病,魏军被迫撤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拓跋焘听信中常侍宗爱的谗言,诛杀了太子拓跋晃的几十名东宫官属。太子整日忧心忡忡,闷闷不乐,最终抑郁而死。太子死后,拓跋焘时常后悔。宗爱怕被拓跋焘追责,于是趁拓跋焘喝醉酒时将其弑杀。拓跋焘死时45岁,在位29年,谥号“太武皇帝”。

刘义隆的太子刘劭与女巫严道育等人行巫蛊之术,他们在含章殿前埋下代表刘义隆的人像,诅咒他早日归天。此事被人告密传到刘义隆耳中,刘义隆打算废掉太子,但一时犹豫未决。由于担心被废,太子刘劭抢先发动政变,他率东宫卫队闯宫弑杀刘义隆。刘义隆死时47岁,在位29年,谥号“文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魏拓跋焘,南朝刘义隆,从人生命运,到家国天下,真是应了一句老话: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参考资料:《北史》、《南史》、《资治通鉴》、《宋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