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也是不少人口中的“女神节”、“女王节”。

如料想中的一样,今天又能听到多种称呼。

首先是中国妇女报的“严肃抵制”。

主旨很清晰简练——请尊重节日的本意,请不要把节日当成促进消费的噱头。

紧接着的,是我手机里某银行app的弹窗。

某银行的活动宣传文案赫然写着“女神节”三个字。个人认为也没啥别的意思,就突出一个“跟风”,或者“入乡随俗”。

然而,最可能“消费节日”的那一批,却暗地里装傻,两边都不沾,也都不得罪,改叫“3.8节”。

这“三足鼎立”之势,不可谓不精彩!

刨去第三种“左右逢源”的,主流还是前两种叫法。

这几年,跟中国妇女报一样认真宣传节日由来,指正大家“错误叫法”的声音数不胜数。

然而,这并不见得会有多大的成效。不然也不会今天来了这么个热搜了。

至于还在用“女神节”这类称呼的,也不见得是原本创造或者意图从中获利的人群。

例如,我母亲……

是的,没错。当然,这不是我大义灭亲,批斗我妈,而是以小见大,更好剖析。

我母亲,上过全日制大学,在外企做基层管理岗直到去年三月份退休。不能说多么优秀,但至少骨子里或者面子上也不需要粉饰而来的自尊。

今天她在微信群里说的一句话,却带上了“女神节”字样。

我个人理解,就是“俗成”,或者某些环境下,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用大白话来讲,就是大家这么些年因为环境影响,都叫惯了、听惯了“女神节”,就随意用上了。至于这个词背后原本的“意图”,根本不会在意。

要指责他们“带坏风向”、“歪曲节日”,也谈不上,他们就是以此指代今天而已。在我看来,错不在他们。

那么问题来了,使用“污名化”称呼的人没有错,总不能说强调“正解”的人们错了吧?

也不是。这两方都没有错,错的是“这个世界”。准确来说,错的是“社会风向”。

单论“妇女”和“女神”这两个词来说,当今主流的生理女性和心理女性(性别还是得严谨一点,害怕.jpg)会更偏好后面的称谓。

虽然妇女在我国法律意义上的定义是14周岁以上女性,但是人们不知何时起,已经潜移默化地认为“妇女”指代的是“大龄女性”了。

别说近几年兴起的“小姐姐”叫法,就算往前推十年,也是一个风向。

我初中时,在街上抓人做调查问卷,最喜欢找“小姐姐”了。

只要不是苍颜白发,但凡是个女的,我都冲上去叫一声“姐姐”,哪怕她明显都可以当我妈,甚至奶奶辈的,都一个样。

被叫声“姐姐”谈不上心花怒放,但起码算心情舒畅,心情一好,便也同意花费几分钟帮我填写问卷了。

扯了这么多有的没的,其实就一个意思——大部分女性目前更喜欢别人把她们的“年龄”往小了叫。

哪怕一听便知真假,哪怕明知自己被叫多少次也不可能变年轻。

看到这可能有人会说,这不就是她们“虚荣”吗?自己骗自己!

严格意义上,算。但是究其根本原因,其实是社会对“大龄女性”的恶意太大。

像什么“男人四十一朵花,女人四十豆腐渣”、“一孕傻三年”之类的贬低女性的俗语就数不胜数。

此外,无论是婚恋市场、还是职场、网络社交等环境,“大龄女性”受到歧视的状况都是极为普遍的。让她们在本不该被“年龄”限制的地方,因为“年龄”失去了竞争机会。

具体案例这里就不做举例了,大家平日里已经看到太多了。

有这么个“社会风向”作背景板,再加上其他有着各种各样意图的人群推波助澜,“小姐姐”、“女神”等称呼自然而然得到追捧,至于“妇女”,可能只在书面上用得更多了。

所以,如此恶劣的“社会风向”,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吗?

抱歉,没有。可悲的是,仅有的“反抗”方式,也只是女性能够自爱,不追求虚荣。

我挺欣赏我一位异性朋友的观念。

我个人认为她才华横溢,只是体魄“壮硕”足以让很多人没办法了解到她真正的魅力。

有一次我问她,为什么你不会在意别人说你胖呢?

她跟我说了个逻辑。

“觉得这个人很胖”和“觉得这个人很胖,逼事还狠多”,后者到底哪里比前者好了?

在我看来,她这就是标志性的自爱。不能说可以以此对抗歪曲的“社会风险”,但至少不会徒增麻烦。

最后的最后,祝看到这里的所有生理女性和生理女性节日快乐!

这里是拖更了两个月的污鬼,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吧,我个人颓废了很久(至今也是),不过生活还在得有点念想,也得有点目标,所以我就做个简单的目标——今年更新一百篇文章!目前进度2/100!(部分平台部分文章不通过,以gzh为准)

因为数量较大,频次会增加,所以质量可能会略有下滑,或者缩小篇幅,不过,还是希望我能够完成,爱你们哟,啾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