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阿正

编辑:Mark

出品:红色星际(ID:redplanx)

头图:华为全家桶图片

没有月亮的夜晚,漆黑且寂静,主机厂老板们虽然已经入睡,但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怎么才能抓住灵魂?”

突然一个想法掠过心头,为什么我们不选择尝试使用全家桶,而不是一味的排斥。

或许对于智能驾驶而言,全家桶才是最优解。

于是第二天便找来了几个合作伙伴一起探讨一下这个模式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产业链模式

首先开口的是Tire 1软件公司:现在高阶辅助驾驶太难做了,抛开技术性的问题,主机厂的苛刻要求也让我们头疼不已,一方面想要完整好用的软件方案,出问题还能快速解决,一方面又想要自己的“灵魂”,指定自己的芯片商,摄像头,雷达商……,我们根本协调不过来。

抛开传统供应链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即使我们拿着主机厂的金牌令箭,也很难协调好各方,按照大家预期的计划上市。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自动驾驶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从最底层到应用层涉及到底盘、线束、芯片、雷达、摄像头、软件、算法……太多太多的东西,虽然在各个细分领域都有一些做得很优秀的公司,但是如何把这些软硬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目前还是很难做好的事情。

传统汽车产业链中,都是由Tire 1来为主机厂提供完整的零部件供应,但是现在涉及到了智能化的产品和软件,传统Tire 1也玩儿不转了。

像博世这样的巨头,在经过一系列尝试后也发现有些力不从心,就像博世高层所说“自动驾驶做的越多,发现坑越大。像博世这样的Tier1在做的过程中也有同样的感受。”

硬件代表公司也发言了:听你刚才的意思是说,智能驾驶系统不能按时上线,是我们硬件的问题了,我们的硬件产品完全符合ISO26262等各个车规,完全没有问题。而且所有的参数都提前和你们报备过了,最后软件跑不动,不能怪我们硬件,可能是芯片的问题,也可能是软件写的太冗余了。

我们小一点的硬件公司还好,说几句我们就受着,但是博世,大陆这种出货量在几百万规模的公司,重新再改硬件基本不可能,你们只能凑合着用了。

硬件这个东西,一旦定型其实很难改变,如果你们实在整合不了,那只能换供应商了。

主机厂发言了:你们觉得自己很委屈,很难做,好像我们很难伺候。其实你们只顾着自己的那套,从来没有换位思考过。

随着自动驾驶的火热发展,各种公司都冒了出来,有做芯片的,有做激光雷达的,有做软件系统的,还有传统Tier1,你们都想发展自动驾驶技术,但是最终还是需要车来作为载体,所以都要跟我们合作,把你们的产品放在我们的车上,回头你们再以此宣传自己。

你们刚才讲的那些问题,确实存在,有公司不断地向我们反馈。这个过程不仅影响到了你们,也影响到了我们方案上线的时间。我们可能最多是给一个功能需求,但如何协调这个事情我们也搞不定。

另外,客户在买车的时候还要考虑价格和安全问题,这些东西如果装在车上,不能及时的OTA和激活,对于我们和客户而言,都是损失。

所以我在想,“智能驾驶全家桶”现阶段是不是最优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全家桶模式

目前国外真正做智能驾驶全家桶的也就是英伟达,基于Orin打造的嵌入式开发板,再配合NVIDIA Drive AV软件以及其自己选择的配套雷达、摄像头等,并且与奔驰达成了合作。

而国内实现全家桶的就是华为了,为主机厂提供了从芯片到软件的全方位产品服务,合作的对象是长安和北汽。

硬件供应商突然发言,不能用华为全家桶,就如上汽董事长陈虹曾说过的那样,和华为合作会被偷走“灵魂”,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也曾公开喊话“华为是大牌供应商”,与其合作“基本上没有议价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为MDC610域控制器)

而且像华为这么强大的公司,在“控制欲”上也是很强的,没有多少主机厂愿意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华为的硬件也基本不接受提供个性化,完全和传统的博世一样。

软件商发话了,找我们吧,硬件是载体,软件才是灵魂。我们可以把源代码开放给你们,帮助你们提高智能化能力,再找几家芯片商、雷达商等硬件公司,最终由你们统一规划,这样就可以让你们在实现自动化的同时也能自己掌控“灵魂”。

华为的全家桶可能更适合品牌溢价能力弱,或者销量并不高的品牌,如果要自己掌握灵魂,必须主机厂自主把控。

主机厂:你的说法也不错,先不说全家桶的好坏,目前国内真的能提供全家桶的公司目前也就华为一家,我们也不可能都去找华为,他的精力也不够。

不过你说的这种方式,我们也尝试过,确实可以让我们掌握控制权,但是比起全家桶来说,这种模式让我们感觉“当家”真的不容易,自动驾驶技术与传统造车不同,我们了解的还太少,关于各个零部件的调配以及软硬件的融合还很难把控好。

所以我们就想找一个能够担当“协调者”身份的公司,可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样的公司很难找到,不管是软件公司还是看似实力强大的硬件公司,都做不到很好的协调技术问题。

采用这种方式最痛苦的有两点,一是这些组合在一起的软硬件公司在工程进度上很慢,他们需要不断的进行磨合;二是搞不清楚问题的源头,一旦系统出了问题,我们都不知道该让谁来解决,几家公司往往会把问题踢来踢去。

慢慢的我们也意识到,可能不是某一家产品的问题,也不是软件的问题,而是没有做好融合,每家公司的产品都有自己的技术特点,我们想要掌控“灵魂”,就要去指定厂家,但是他们之间的技术可能是不适配的,或者说是适配起来比较难的。

旁观者:我看出来了,如果你们用全家桶,Tier 1们肯定反对,因为这会动了他们的利益;如果还使用供应链的模式,可能大家还在为怎么协调伤尽脑汁,目前阶段看,主机厂体系内的自研又不现实,只能成立自己独立的智驾公司了。

主机厂:我比较认同这个想法,自己体系内自研目前阶段看,不太现实,也很难成功。但是现在才成立智能驾驶子公司,可能有点晚。

对于高阶辅助驾驶而言,自研这条路无疑是最优解,但是这条路太难了,而且如果在主机厂体系内自研,利润基本都会被吃完。而且时间线肯定是十分漫长的,等我们自己搞出来了,好不好使不说,其他公司估计早就更新换代好几次了。

目前阶段在智能化布局比较完整比如广汽,上汽,长城,吉利等公司,早在2-3年前,都纷纷成立了很多与智驾相关的公司,他们可能依靠一些子公司能实现部分的自研。

而没有及时布局的公司,可能只能选择全家桶。所以你看北汽,长安,奇瑞,江淮,这些没有提前布局的公司都纷纷选择了华为全家桶。

全家桶或许是未来最大的一个流派,现在唯一还在挣扎的就是比亚迪。

听说比亚迪喊出了口号,要建一池技术“鱼塘”,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技术,当市场需要时,就捞一条出来。据说这个鱼塘里的“鱼”还不少,除了自主研发专用芯片,毫米波雷达的自研已经完成,目前正加大激光雷达的自研力度。

目前比亚迪集团旗下多个事业部都在对智能化业务进行协同布局,智能化相关领域研发人员已经达到1万人,看来比亚迪是想要效仿特斯拉,力图采用全栈自研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但目前阶段还是主要使用供应商的方案。

其实这条路大家之前都尝试过,主机厂经过全栈自研的实践后,也都重新选择了与供应商公司合作。所以全栈自研这条路,恐怕主机厂自己是走不通的。

所以我们现在十分苦恼,自动驾驶技术在不断的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上半场已经逐渐落下帷幕,下半场一定是自动驾驶的天下,虽然很多传统主机厂可能在电动化方面占据了先机,但是对于智能化而言,我们确实还没有找到很好的路径。

Tire 1:其实你们不必非得用华为全家桶,我们其实也在慢慢的“全家桶”化,单做硬件或者软件,在高阶辅助驾驶领域是很难满足主机厂的需求的,所以现在软件公司都在拓展硬件产品,硬件产品公司都在拓展软件能力。

主机厂:你说得很对,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趋势。我所指的华为全家桶只是一个代名词,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能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公司,不管这个公司是全家桶(都是自己的东西),还是组合方式。

可能未来并不会存在简单的供应链模式,要不就是全家桶,要不就是全栈自研。

所以我们的想法是积极地参与其中,有能力和条件就全栈自研,没有这样的能力,就培育自己的公司和团队,将来即便是要选择全家桶,也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不至于沦为单纯的代工厂。

综合考虑,当下全家桶的模式或是最优解。

瞬间场面变得寂静,主机厂老板们长舒了一口气,终于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只剩下供应商们面面相觑,陷入了长久的深思中。